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 - 内容详情

新闻资讯

中国的食源性疾病到底有多严重?

 时间:2015-04-15 22:25:00    作者:陈君石

         文/陈君石      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多年来,我在不同的场合都强调过:食源性疾病是头号食品安全问题。但我发现,即使是来采访我的几位媒体记者,他们对食源性疾病的知识也了解甚少,甚至有人问,食源性疾病不是病吗,“病”怎么成了食品安全问题呢?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通俗地说,就是食品被致病因素污染了—一定要是污染了,当然也可能是食物本身有问题,比如没有炒熟的油豆角含有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毒素,但这不是主要的。这些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致病,所谓中毒就是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和流行。
 
  那么,有多少人得了食源性疾病呢?据公开数据,卫生部每年收到食物中毒暴发报告为600 -800起,发病2-3万例,死亡百余例。看起来很少,似乎不值得重视,但是世界卫生组织有一项数据: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则为95%以上。
 
  中国的漏报率会有多少呢?目前,卫生部、国家疾控中心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都没有准确的数据。我曾问过中国疾控中心刘秀梅研究员,她是这方面的专家,虽然没有相关数据,但我希望她粗略地说一下,她告诉我,“估计在99%以上”。也就是说,在得食源性疾病的人群中,只有1个人会上报。国际上把这种情况叫做“冰山一角”。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相关机构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宣传。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不安全的食品与每年约200万人的死亡有关,其中40%是5岁以下儿童。那么,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包括细菌、病毒、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生物毒素等,其污染的食品可导致从腹泻到癌症等200多种疾病。
 
  虽然目前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但已有的数据还是有代表性的。根据分析,发生在餐饮服务单位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数最多,包括饭店、食堂和乡村酒席等,占到了总数的55.4%,家庭占总数的40.0%。
 
  美国的食品安全做得比较好的,个人卫生条件也好,也没有那么多卫生条件差的饭店,他们的情况如何呢?经过10年努力,2011年,美国食源性疾病估计总发病数已经由2001年的7200万人次降低到4800万人次,每年还有3000人死亡。
 
  美国不到3亿人,中国会有多少人次呢?卫计委做过两个试点调查。2011年,我们调查了6个省,采取的是比较笨的办法:以家庭为单位,每两个星期做一次访问,询问有没有发生腹泄情况,排除了明显的感冒引起的腹泄,应该说都跟食源性疾病有关,虽说这个判断方式并不准确,但由于样本量大,应该说“冤枉”的并不多。6省共调查了39686人,有799万人次感染急性胃肠炎,其中,由食品引起的感染人数为216万人次,推算下,相当于全国2亿人次。
 
  2012年,调查范围扩大到9个省,共调查52204人,发现共有3099万人次感染急性胃肠炎,其中,由食品引起的感染人数为2713万人次,相当于全国1.9亿人次。
 
  当然,推算出全国每年应该有2-3亿人次发生食源性疾病,这个数据并不一定准确,但这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概念。
 
  我们了解了发病率,还要追溯其发病原因。当然,一家一户是很难调查的,只能用群体性事例来研究。2013年9月26-29日,北京房山、怀柔的3所学校发生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发病学生共89例,分布在7家医院。通过溯源调查,查明事件为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跨区暴发,问题食品为大兴区某公司生产的麦辣鸡腿汉堡,污染源为大连某公司生产的鸡肉原料。追溯的关键是在剩下的汉堡和病人的粪便中,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式查到了共同的病源肠炎沙门氏菌,应该说证据确凿。
 
  遗憾的是,我们能追溯、查证的只是少数,因为大部分都漏报了。应该说,现有的管理措施和体制,是造成漏报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主要是增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意识。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方法也很简单,主要是5条,我们也已经宣传很多年了,即保持清洁、生熟分开、饭要做熟、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希望大家牢记这5条并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