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标签:预包装食品的身份证——韩军花
时间:2013-01-16 16:27:00

韩军花,女,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部副主任,博士、研究员。主要负责营养和特殊膳食食品国家标准的研究和管理工作,了解国内外标准现状,在营养和特殊膳食食品(包括婴幼儿食品)标准的制修订、解释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起草的重要标准包括:GB 14880-2012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28050-2011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7718-2011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3432-201X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等。同时围绕标准研究,承担了多项课题项目。
从2013年1月1日起,超市大部分食品将被强制贴上“4+1”及更多信息的营养标签,这被誉为“中国食品工业的革命”:从关注食品安全过渡到营养健康。不过,究竟应该如何看营养标签呢?营养标签有什么作用呢?对此,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采访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韩军花博士。
雨柳:从今年的1月1日起,我国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正式施行。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要有“营养成分表”。什么叫预包装食品?
韩军花:按照我国相关标准的定义,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定量包装后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食品,并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的食品。
雨柳:也就是我们通常在超市见到的包装食品吧?如包装饼干、奶粉、酸奶等。预包装食品为什么要有营养成分表?
韩军花:这是我国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综合考虑到我国居民的慢性病发生发展情况,以及国际营养标签法规的大环境而确定的。
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膳食中盐、脂肪和能量的摄入偏高,同时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不断增加,成年人超重达25.0%,肥胖率10.6%。高血压患病率达到18.8%,比1991年增加了31%;血脂异常患病率18.6%;糖尿病患病率2.6%,且还有1.9%的人为空腹血糖受损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负担是我国目前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大的挑战。
国际上很多国家通过在预包装食品上标示营养标签来提高消费者营养健康意识、调整膳食结构和健康水平,这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如美国要求所有包装食品标示营养标签已有近20年的历史,全民“营养标签和教育法案”大大提高了美国国民的营养意识。调查显示,营养标签教育法案实施3年后,美国80%的消费者知道了《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3%的消费者脂肪摄入量降低,而27%的人群血液胆固醇水平下降,心血管疾患等四大疾病的医药费用降低5%。2003年、2006年,美国又一次的修改了营养标签标识范围和扩大了健康声称条目,目前已有15项强制性标识的营养成分,是营养成分强制性标示项目最多的国家。欧盟的经验也认为,过去十几年营养标签发挥的对全民的营养学教育和健康促进作用是巨大的,为了全民健康的需要,更广泛的开展和实施食品营养标签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制订和实施正是参考了国外的经验、考虑到国内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在标签上标注营养成分表,对于指导和规范食品营养标签的标示,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和消费者身体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雨柳:那请韩老师给我们介绍介绍营养成分表都有那些内容?
韩军花:营养成分表是标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和营养素参考值NRV% 。
营养成分的名称、含量值都比较容易理解。这里主要介绍一下NRV%。NRV(营养素参考值)是专门用在食品营养标签上,用来比较营养素含量高低的数值,可以大致告诉消费者食品中该营养素的含量能满足需要的程度。如蛋白质的NRV值是60g,某产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为9.0g/100g,则其占NRV 的百分比是15%,吃了这100g食品,大致可以满足一个人对蛋白质需要量的15%左右(因体重、年龄、体力活动水平而不同)。
雨柳:那在日常生活中怎样使用营养成分表?
韩军花:我们以某饼干的营养标签为例。
营养成分表


表的左列为能量和各成分的名称。由于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与我国居民的主要营养相关问题(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以及慢性代谢综合症(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密切相关,因此《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要求上述内容必须标示在营养成分表中。营养成分表的中间列标示的数值为左侧的能量和各成分对应的含量数值,一般以每100克、每100毫升或每份的含量来表示。表中最右列为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NRV%)。
对照营养成分表,我们可以拿起计算器来算一算。首先看看一个包装或一份食品的质量,然后和营养成分表中的含量数据相乘,就可以知道吃了这个食品后我们摄入了多少能量和多少营养成分,以及占到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
以上表中的脂肪为例:假如一包饼干的重量为200克,如果我们一天吃完了这包饼干,我们就摄入了45.4克脂肪,基本满足了我们一天需要量的38%×2=76%,如此,消费者应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尽量减少其他来源的脂肪摄入量,保证膳食平衡。
雨柳:《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的营养声称是什么意思?
韩军花:营养声称是指对食物营养特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含量声称指描述食物中能量或营养素含量水平的声称。声称用语包括 “含有”、“高”、“低”或“无”等;
从保护消费者利益、保证企业公平竞争和遵照科学的原则考虑,在《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附录C中对每一个声称都有含量要求和限制性条件。例如:如果要声称是维生素A的“来源”或“含有”维生素A,其维生素A的含量要求是:≥15%NRV/ 100g,或≥7.5%NRV/ 100ml,或≥5%NRV / 420kJ,只有当产品中维生素A的含量满足以上任意一项要求时,才可以使用上述声称用语。同样的,“高蛋白”要求每100克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大于等于12克,或每100毫升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大于等于6克;“高钙”要求每100克食品中钙含量大于等于240毫克,或每100毫升食品中钙含量大于等于120毫克。所以,企业如果在包装上使用这样的声称,必须满足相应条件,否则就是虚假或错误的声称。
雨柳:熟知了这些知识,公众就不会对高钙等词似知非知了。
韩军花:比较声称是指与消费者熟知的同类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或能量值进行比较后的声称。声称用语包括“增加”和“减少”等。所声称的能量或营养成分含量应比参考食品提高或减少了25%以上。比较声称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可比较的参考食品或基准食品,该食品应为消费者熟知、容易理解的同类或同一属类食品。例如白面包可以作为“增加维生素A 面包”的参考食品,纯牛奶可以作为“加钙牛奶”的参考食品等。
雨柳:那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什么意思?
韩军花: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指某营养成分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声称。为了规范企业使用,避免出现不科学、不客观甚至防病治病等虚假、错误声称,确保正确无误,《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附录D中给出了能量、蛋白质、脂肪(包括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胆固醇、碳水化合物、钠、钙、铁、锌、镁、碘、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泛酸、膳食纤维共23个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功能声称标准用语。产品营养成分含量在满足营养声称的要求和条件时,可以使用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用语。如某一营养成分给出了3条标准用语,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特点任选其中一条或一条以上。如该产品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营养成分均满足声称的要求,可同时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分的功能声称用语。任何对功能声称用语进行的改变都是不允许的。
功能声称必须是在营养成分含量达到标准的前提下才能使用,是消费者关注的内容之一。
例如:
- 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暗视力。
- 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并维持骨密度。
营养标签是食品走向“营养化”、“健康化”的一个新起点,可以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营养信息,选择适合自身的健康食品,促进膳食平衡;而公众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反过来也会引导企业生产更健康、更营养的产品,促进食品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我们期待,在营养标签规范实施后不久的未来,在下一次的全国营养健康调查中,中国居民的营养和健康状况也能发生可喜的变化。
雨柳:谢谢韩老师给我们做了简明扼要的讲解。大家在应用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问题,还会请教您。
韩军花:非常乐意为大家服务。
附:GB 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