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 - 内容详情

新闻资讯

婴儿奶粉里为啥出现消毒剂成分?

 时间:2015-05-17 15:52:33    
 
——钟凯,食品安全博士。
 

  近日,有媒体曝光发布9款品牌婴幼儿奶粉监测 报告,结果显示,很多奶粉中出现了消毒剂成分苯扎氯铵(BAC),其总含量超过德国健康辅助食品条例的最高残留限量规定。奶粉中为何会出现消毒剂成分?还能放心吃吗?
 
  理想主义的世界纯净无暇,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除了能导致食物腐败的微生物,大肠杆菌O157、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等致命微生物时刻准备入侵我们的食品体系。消灭微生物是大多数食品企业的要务之一,对于乳制品尤其如此,因为乳制品营养丰富,是细菌最喜欢的培养基。

  即使是饲养条件最好的牧场,也不能避免奶牛身上携带病菌。卫生条件最佳的工厂,也不能完全避免储奶罐、操作间和生产线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这些地方都会或多或少使用消毒剂,既要保障奶牛的健康,也要保证乳制品的安全。而只要使用了消毒剂,总会留下痕迹。以目前的仪器检测水平,奶粉中检不出任何消毒剂残留或消毒副产物才是奇怪呢。

  行业内常用的消毒剂包括碱类、含氯化合物、碘与碘化物、过氧化物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等。它们的残留物或消毒副产物往往对健康没什么好处,妈妈们肯定希望这些东西都不要出现在婴儿奶粉里。然而这不切实际,且并不明智。因为相对于致命微生物带来的威胁,使用消毒剂依然是利远远大于弊,世界卫生组织在评价自来水使用的含氯消毒剂时也是如此考虑的。

  在各类消毒剂里,您可能觉得季铵盐类化合物最陌生。其实不然,比如苯扎氯铵(BAC)是创可贴的主要成分,苯扎溴铵是医院常用的“新洁尔灭”的主要成分。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也是季铵盐类化合物,它们都是经过世界各国广泛实践的、安全可靠的广谱杀菌剂。

  BAC和DDAC在我国是合法的食品用消毒剂成分。美国FDA允许DDAC间接添加在食品接触材料中,他们还接受了一种含2% BAC消毒剂的“GRAS”备案(也就是认为非常安全),这种消毒剂是用于莴苣和胡萝卜的加工,将苯扎氯铵用于地面、台面和餐具消毒的时候甚至不要求彻底清洗。

  季铵盐类消毒剂通常对人体的威胁不大,能找到的对健康有害的证据主要来源于职业暴露或临床用药,在药品中此类化合物浓度较大时才会产生危害。由于环境和设施消毒导致的残留量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浓度,因此婴儿奶粉中的残留不太可能危害孩子健康。

  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也没有制定食品或婴儿乳粉中的季铵盐类化合物限量,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健康风险还不足以动用限量标准这一高成本的管理手段。来自荷兰儿童的数据显示,这些消毒剂残留的总暴露量仅占安全摄入量的7%左右。来自法国幼儿的数据表明,从乳品摄入的季铵盐仅占总摄入量的4%。

  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的观点也印证了这一点:他们认为食品(包括送检的奶粉)中出现的DDAC和BAC成分不太可能导致慢性或急性健康风险。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欧盟为季铵盐类化合物制定的限量标准其实是比较保守的,甚至包含贸易壁垒的成分。

  对于食品业界而言,一方面要强调合理使用消毒剂,在消毒效果和残留量之间取得平衡。另一方面要继续研发更高效、更安全的消毒剂,为食品安全护航。食品科学界可以开展更全面、深入的研究,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科学证据。

  而对于妈妈们来说,是时候作出一个权衡了。您愿意购买一罐随时可能被致命细菌污染的奶粉,还是另一罐虽然有微量消毒剂残留却依然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奶粉?相信答案并不那么难吧。

 


  参考资料:
奶牛场常用消毒剂及其应用
苯扎氯铵GRAS备案
我国食品用消毒剂名单
欧盟法规
美国法规
欧盟评估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