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食品安全那些事
时间:2015-06-19 15:16:15
来源:经济之声《天天315》
为了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的潜在问题、实现公众诉求,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以2012-2014年中国网络每年1000个热点事件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事件为数据库,探索中国网民对食品安全事件、问题和谣言的认知模式和特点。对此,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副主任何凌南博士解读了这份研究的具体内容。
食品安全事件是有一些特点的。首先,公众关注重点上具有明显地域文化特征,和当地的饮食习惯相关,比如广东这边可能会更加关注海鲜类的,贝类,湖南可能更关注腊肉。第二,食品生产环节的安全问题最受重视。第三,土质办法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忽视。
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企业要确保食品安全,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完备的技术检验手段。在监管方面,生产经营主体量大面广、各类风险交织的形势下,靠人盯人监管,成本高,效果也不理想。"人海战术"打不赢、也打不起,必须依靠科技支撑,用科技手段来提升监管水平,才能事半功倍。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科技与标准司副司长颜敏接受采访说:“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要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和监管离不开科技创新。新的食安法也提出了利用科技创新推动食品安全和监管的要求。出于食品安全和监管的需要,必须做到四个方面。
一是要以科技引领监管,科技服务监管,推动监管。科技要素比如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检测方法,食品安全评价技术等与产业技术水平同步,助力监管保障食品安全和服务产业发展。
二是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的立项为切入点,带动监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与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全力跟进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工程的系统设计,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研究,监管的技术研究,检验检测技术以及设备的研究、安全评价技术以及应急管理技术等等的研究。
三是探索科技创新保障和激励的机制来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四是要促进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来实现科研与监管的紧密相衔接。
当前,国家的食品安全科技已取得重要的进步,比如在食品风险因子的精准检测技术水平上,已基本与国际接轨;具有自主资质产权的,农兽药快速检测试剂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占到了80%以上,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包华说:“食品大体分三个环节,生产、流通、销售,想实现食品安全最终的目的,就要三个环节上都要发挥作用才能最终保证,而在这个三个环节中,借助科技手段来提升生产力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提升生产力之后我们如何加强监管,就是一个新的话题了,道高一尺已经实现,但是会不会出现魔高一丈呢?如果管理不好的话,当然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于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的科技的融入以及对它监管手段的创新,两者之间相互结合才不会出现魔高一丈。”
而就科技与食品安全关系来说,北京新大陆联众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刘宏燕认为,科技更像是食品安全的若干个支柱之一。食品安全需要三方面的结合。第一个就是政府的监管,如果没有政府的监管和主导,实际上这个事是做不成的。第二个是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因为很多阻力来自从业者;包括老百姓,如果您意识提高不上去,食品安全也没法建立所谓的倒逼机制。第三方面就需要企业有自觉和诚信意识。比如现在的超市正使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就是用科技的手段把肉和菜流通过程记录下来,以此来保证食品安全。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