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 - 内容详情

新闻资讯

减基因“肌肉猪”的自白:上餐桌?暂时不约!

 时间:2015-07-07 09:53:59  来源:微信公众号“科通社”  

一说“五花肉”你必定会联想到猪,但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有一天五花肉会在猪身上消失呢?日前,吉林省延边大学尹熙俊教授课题组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团队合作,培育出了体格大又几乎没有脂肪的“超级猪”。一时引起舆论哗然,不长胖的肉你敢吃吗?来看一只新型“肌肉猪”的自白。

江湖上没有我的身影,却到处是我的“传说”。近日,Nature网站报道了我们新型“肌肉猪”的诞生,我们可能是首个获得批准、供人食用的转基因动物。然而,在真正获此殊荣之前,我有话要说。

《自然》发表转基因肌肉猪论文

1、叫我“基因改造猪”更科学

不要羡慕我们,我们天生“有料”。科学家们用TALEN的方法修改了我的基因,导致我们肌肉异常发达。可严格说来,我们不叫“转基因猪”。

转基因是做加法,是在原来的基因组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加上科学家从别的物种上借来的基因,使这个基因可以在这个物种上兼容并继续表达。而我们这种新型“肌肉猪”则诞生于减法。科学家们敲除掉抑制肌肉细胞的生长的myostatin基因,让我们比别的猪更容易拥有结实的臀大肌。

这种对基因做减法的基因编辑技术算不算转基因呢?这也是对基因组做了相当水平的调整,从这种角度理解,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是一样的。而一般讲转基因,是说有新的基因加进去,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这个品种可否称为“转基因猪”,就值得商榷了。

但是,叫我“基因改良猪”或“基因改造猪”肯定是没问题的,因为对基因做任何调整都可以称为基因改造。有人叫我“基因编辑猪”,我只能说,学术江湖并没有关于“基因编辑猪”的传说。


我们肯定不长这样!

 也不会长成猪界施瓦辛格。


 健身不是我们的日常!

 吃才是我们的最爱!(图为新型“肌肉猪”)

2、舌尖上的猪肉?想得早了点!

目前来看,让我们成为舌尖上的猪肉还有点难。

首先,与我们新型“肌肉猪”相关的科学技术仍未成熟,还没达到百分之百的可靠。“肌肉发达”这一性状能否获得稳定性并继承给我的猪子猪孙们,也仍待考证。动物和植物不同,动物对基因组的管理要严谨苛刻得多,有些性状也许当时看得到,但在经过一代两代之后可能被抹平。这对转基因动物来说也算是家常便饭了,被改造过的性状能否稳定遗传还需要时间和一代两代的生殖行为来证明。另外,是否会出现新的不在人们期望之内的性状,也是未知数。

其次,在科学研究上,培育出更多我的小伙伴这种尝试是可以有的,但是要送上餐桌,还不得不考虑管理上的问题。据我所知,像我们这种出身的一定得经过安全和品种方面的评估。这种评估还必须在实质等同的前提下进行。针对市面上的食用猪所使用的评估框架并不适用于我们。没错,在这个操作层面上我们不能认“猪”归宗了

一旦改变了原来有的基因结构,我们就不是原来的猪的品种了,是突变过的猪。转基因水稻或其他转基因物种却不算突变。因为,转进去的基因并未改变这些受体物种的其他部分,只增加了一个东西,增加了的东西对原来的基因组没有大的影响,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噪音。

从目前的材料来看,我们被取消了脂肪积累这个功能,实质已经不同了。在对安全性的考量方面,实质不同的动物论证和验证起来都比实质相同的情况要复杂得多。根据现有的评估标准,餐桌还不会是我们的最终归宿。

 

3、做一只新型“肌肉猪”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身材“有料”,但是我可能不孕不育!即使育了,我的后代可能也不是“肌二代”。

目前为止,身为新型“肌肉猪”的我们只能靠细胞核移植,也就是无性繁殖繁衍后代,自然繁殖对我们来说是“然并卵”一样的存在。

我的小伙伴们可能不介意通过细胞移植来延续物种,这样一来我们就不算一种稳定的物种。新型“肌肉猪”要想大规模生产,还得依赖健全的精子和卵子受精。试想,如果投入生产的每一只“肌肉猪”都是通过单独的细胞核移植来产生后代的话,老板们该不乐意了,毕竟这从操作成本和规模上都不现实。

所以,我们得先过了两性繁殖这一关,才能过“卖身”这一关。

当然,在关于新型“肌肉猪”的科学研究文章发表之前,让我们这个品种暂时保留一点神秘感吧,相信在几个月之内,可以得到关于我们这个品种的更为准确的和细致的判断。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科通社”
文/黄珊(北京科技报实习记者)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