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 - 内容详情

新闻资讯

世卫组织:每年42万人死于食物中毒

 时间:2015-12-14 10:50:03  来源:中国日报网  


  肉、蛋、奶、蔬菜、水果,这些我们每天司空见惯的食物,为我们补充日常所需的能量,但每年也同时可以夺走全球约42万人生命。(图片来源:德国《焦点报》)

  中国日报网12月10日电(刘婧)俗话说“病从口入”。肉、蛋、奶、蔬菜、水果,这些我们每天司空见惯的食物,它们富含营养,为我们补充日常所需的能量,但你一定不会想到,它们同时竟然也是每年夺走全球约42万人生命的罪魁祸首。据德国媒体《焦点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有42万人死于食物中毒,其中约有1/3是5岁以下的儿童。

  23万人因腹泻死亡

  该报道称,全球每年有6亿人因食用了受致病细菌、化学毒素、或寄生虫污染的食物导致急性中毒性疾病。感染性食物中毒的症状为:呕吐、腹泻、抽筋或发高烧。而通过蘑菇菌类或鱼类引起的食物中毒多半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症状,甚至会伴随着幻觉出现。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有5500万人在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后,出现腹泻的症状,其中23万人因腹泻而死。生的,未煮熟的亦或是受致病细菌污染的食物是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对这一报告做补充说明时称,食物中毒的情况在非洲和中东地区尤为严重。图为中非共和国学校中的孩子们。(图片来源:东方IC)

  非洲和中东地区问题尤为严重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对这一报告做补充说明时称,这份报告是基于对2007年至2015年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研究成果得出的结论。她说,食物中毒的情况在非洲和中东地区尤为严重。

  “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要确认导致每个地区食物中毒的病原及传播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醒公众注意,并且制定从政府到食品工业的合理防治体系。”

  根据德国风险评估局调查,每年在德国大约会发生20万例食物中毒。在德国,沙门氏菌是致病率最高的病源体。携带甲肝病毒、霉菌和绦虫 的食物具有极高的致毒性。

  食物没有加工熟或被病菌污染是主要诱因

  该报告指出,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一般是肉、蛋、蔬菜等食品没有被清洗干净并完全加工熟,其中依然残留着病菌、农药以及化学物质等,或者是奶制品等没有完全消毒杀菌。这些食品中含有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肝炎病菌、弯曲杆菌等,可造成食用者腹泻、呕吐、发热等食物中毒症状,更严重者则会危及生命。
  
  从2015年8月8日起,美国纽约市为预防食物中毒实施新的卫生标准,规定寿司的材料和生鱼片必须事先进行冷冻。图为7月在纽约高级寿司店内戴着手套制作寿司的师傅们。(图片来源:东方IC/日本共同社)

  五招让你远离食物中毒

  1.保持食物处理环境清洁:


  与食品接触的砧板、刀具、操作台等要保持清洁,做饭前须洗手,不仅在接触食物前要洗手,在加工食物期间也要经常洗手。避免老鼠、蟑螂等有害动物进入库房、厨房,并接近食物。熟食操作区域以及接触熟食品的所有工用具、容器、餐具等除应清洗外,还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凉菜要使用消毒后的刀和砧板生熟食品的容器、工用具要严格分开摆放和使用。

  2.使用洁净的水和安全的食品原料:

  食品的加工处理要使用洁净的水。选择来源正规、优质新鲜的食品原料。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

  当地时间2015年4月9日,越南河内,民众在街角品尝街边小吃。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14年越南超过5000人遭遇食物中毒。世卫组织要求越南当局采取更多的行动以保障食品安全。(图片来源:东方IC)

  3.食物烧熟煮透:

  生的食物即使带有致病菌,通过彻底的加热烹调,也能杀灭绝大多数的细菌,确保食用安全。但如果烹调前未彻底解冻、一锅烧煮量太大或烧制时间不足等,使食品未烧熟煮透,就会导致致病菌未被杀灭,从而引发食物中毒。

  4.注意食品贮存温度、时间:

  细菌达到一定数量就会引起食物中毒,而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一般致病菌在25—35℃的温度条件下,每过15~3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即细菌数量翻一番。如熟食上原有l00个致病菌,存放在室温条件下,经过4小时,就会超过100万个,足以引起食用者发生食物中毒。而细菌在低于5℃的温度下。基本停止了生长繁殖;在高于65℃的温度下,也基本无法存活。

  5.切勿让患病者带菌污染

  一旦制作食物的人手部皮肤有破损、化脓,或患有感冒、腹泻等疾病,会携带大量致病菌。如果患病的人仍在继续接触食品,极易使食品受到致病菌污染,从而引发食物中毒。 

                                     

                   
作者:刘婧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