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 - 内容详情

新闻资讯

土榨油:是否越“土”越健康?

 时间:2016-02-02 08:08:07  来源: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作者:阮光锋
作者:阮光锋

  过年过节,走亲访友,都希望把一些新鲜玩意儿分享给亲友们。小编自己也有这样的想法,感觉很有爱呢,有木有?一些所谓“原生态”、“纯天然”的食品当然成了“红臣”,“土榨油”就是其中的一员,许多人认为这种“未经现代工业手段处理”“无添加”的土榨油更天然营养、健康,是绿色安全的食品。土榨油真的越“土”越健康吗?

  什么是土榨油?

  土榨油,最大的特点是 “土”,所谓“土”其实是指传统的土办法。土榨油通常就是用菜籽、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采用一些传统的方法压榨得到的油。

  很多人认为土榨油更好,但是,实际上,从食品安全角度,土榨油是不推荐食用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肪酸酯的混合物,俗称中性油。除中性油外,原油中还含有非甘油酯物质,统称杂质。原油中杂质多样,通常含有水分、机械杂质、胶质(磷脂、蛋白质、糖类)、游离脂肪酸、色素、烃类、微量金属化合物,同时还可能含有因环境污染而带来的砷、汞、残留农药等。土榨油直接采用传统方法压榨,并没有有效的去除这些杂质。在食品标准和技术上,这种土榨油称为“原油”,俗称“毛油”或者“粗油”。我国标准规定,未经精炼的植物原油不能直接食用,只能作为成品油原料。实际上,土榨油不仅不会更安全更健康,其中含有的杂质反而会给人们的健康埋下安全隐患。

  苯并芘

  首先,土榨油在制作过程中一般会进行高温处理。由于高温作用,在处理过程中会形成一些苯并芘,这是一种可能致癌物。前几年曾有媒体报道,某茶籽油中苯并芘超标。而超标原因,就是压榨之前高温加热产生的。而且,现在很多的土榨油为了能提高出油率,在炒籽的时候会把温度炒的很高,这种情况下苯并芘是很容易超标的。

  丙烯醛

  家庭烹调时都会发现,烧一段时间后,油就会冒烟,冒出的烟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做丙烯醛,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丙烯醛甚至作为化学武器来使用。油开始冒烟的温度叫做“烟点”,烟点越高,越不容易冒烟,在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往往也更少。同种类油的烟点高低与其所含杂质的量密切相关,大豆和花生原油的烟点一般只有150-160度左右,而精炼之后能够达到230度以上。土榨油由于没有精炼,烟点往往更低,炒菜时油烟也越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更大。这里以提示大家平时炒菜的时候不要等油冒烟了才下锅。

  我们平时在超市购买的食用油都是经过精炼的商品油,精炼过程就是为了除去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色素和香味物质等杂质。经过精炼的有颜色浅、味道平淡、外观清亮,冒烟温度能提高五六十度。在爆炒油炸的时候,精炼油在更高的温度下也不会冒烟。

  脂肪氧化

  土榨油没有经过精炼,油脂中的杂质很多,容易酸败变质,更难储存。尤其在高温夏季,易产生哈喇味,这时油脂已经发生了严重的酸败。酸败后,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 、D 、E 、K 等也会被氧化破坏;同时,油脂的氧化产物对人体健康也是有害的。

  未知风险

  由于没有经过精炼,土榨油还可能含有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等很多的未知风险。实际上,目前市场上的土榨油大多数都还是散装油,没有标示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保质期、食用油名称、成分及QS标识等,是典型的三无产品,完全没有安全保障。万一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也完全无法追溯源头,建议消费者还是“悠着点”。

  那些备受推崇的土榨油

  1.
土榨花生油?小心可能的黄曲霉毒素  

  很多人喜欢的土榨花生油,因为味道香美。不过,土榨花生油最大的风险还在于黄曲霉毒素。

  在油的精炼过程中,大多数黄曲霉毒素会被去掉,所以精炼油并不容易出现黄毒霉毒素超标。而自榨油不进行精炼,超标的可能性就很大。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土榨油”黄曲霉毒素超标的报道,超标幅度高达几倍。要知道,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超标一倍,就已经让许多人恐慌,而油中的是毒性要高10倍的黄曲霉毒素B1,而且超标幅度往往还更大,大家居然都熟视无睹。其实,国家标准的限量已经是牛奶标准的20~40倍,所以即使考虑到油的食用量比牛奶小,但超标带来的风险依然要高得多。


  2.土榨棉籽油?小心隐藏的游离棉酚
  
  还有很多人喜欢土榨棉籽油。不过,棉籽油中含有一种天然的有害物质——棉酚。游离棉酚也是一种毒苷,它是一类细胞原浆毒,可损害人体的肝、肾、心等实质脏器及中枢神经,并影响生殖系统。棉籽油的毒性决定于游离棉酚的含量,生棉籽中棉酚含量为0. 15 %-2.8 %,榨油后大部分进入油中,油中棉酚量可达1%-1.3 %,长期食用含棉酚量较高的棉籽油,会引起“烧热病”,还可能影响生殖机能。

  我国标准规定,使用植物油(棉籽油)中游离棉酚的含量一般不得超过0.02%。可以认为,商品化生产的棉籽油都要经过精炼,是可以将游离棉酚的含量控制在标准以下的。但是土榨油却没有精炼这一步,自然也就有更大的风险。


  3.土茶油?不要盲目崇拜 
  
  时下,从乡里购买“土榨茶油”回家做菜,成为了许多都市家庭流行和推崇的“原生态”绿色生活方式。那么,这种“土榨茶油”到底好不好,土法酿造出来的茶油,是否是真正的“原生态健康品”?品质到底能不能过关呢?

  “土茶油”又称毛茶油,是指在茶油产地用传统土办法榨取的只经过简单过滤处理的茶籽油。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单不饱和脂肪酸即油酸的含量达到80-83%,甚至比橄榄油更高,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可以认为是一种健康的食用油。而且,它的耐热性较好,适合用来日常炒菜。

  不过,土榨过程中由于没有精炼,同样存在杂质的问题,并不会更健康。而且,茶油也只是一种普通的食用油,偶尔换着吃也不错,但是它并不会更健康。毕竟,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食用油的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5克左右,不要以为它好就多吃,你多吃进去的油,只会转化成肚子上的赘肉。
总的来说,土榨油由于没有经过精炼,所含的杂质更多,不能直接食用,一味迷信土榨油反而会给人们带来安全风险;而商家大肆宣扬土榨油的行为,其实是误导消费者食用油的使用习惯。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