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 - 内容详情

新闻资讯

海淘妈妈注意啦!法国召回“毒奶粉”,某东平台依然在卖!

 时间:2017-12-05 10:08:18  来源:原创  作者:钟凯
       近日,新华社报道了法国一家奶粉企业“拉克塔利斯集团”疑似沙门氏菌污染而召回的事件。

法国卫生部的公报说,受感染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发烧性胃肠炎伴血性腹泻。

针对婴儿所在家庭调查初步结果显示,其中14人一直在食用Picot和Milumel(号称法国牛栏)的奶粉产品。

事件共牵涉到12个批次的一段奶粉,该集团已宣布紧急下架相关产品,并对已出售产品进行召回。

法国卫生部要求家长立即停止使用这些奶粉,并在儿科医生等专业人士建议下选择适当的替代品。

洋奶粉出事,国内肯定有人幸灾乐祸,不过我觉得事件中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注:某东平台有海淘同款,不过批次信息看不到,如果你想买,记得问一下。

【食品没有绝对安全】

我经常建议消费者“尽量去大的商超购买大品牌的产品”,因为这样的产品安全系数更高。

然而,100%安全并不存在,即使大品牌也可能出问题。

比如这次出事的Lactalis,这是一个对中国人来说十分陌生的名字。

但它是全球乳业三强之一,仅次于雀巢和达能,而中国的乳业龙头伊利排名第八,蒙牛在第十。

如此大的企业应该有非常完善的管理体系,但庞大机器上任何一个小螺丝钉的松动都有可能酿成大祸。

无论是日本的雪印还是新西兰的恒天然,都曾经栽在小小的微生物污染上。

因此,大的食品企业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容不得半点侥幸。


 

【科学的风控措施】

法国卫生部公报说,“除已在卫生部网站公布的12批婴儿奶粉外,相关品牌其他批次产品仍可正常食用”。

这在中国消费者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一点都不“四个最严”。

都给人家吃出便血了,还敢接着卖,放心吃?法国卫生部如此保护企业的利益,肯定是被收买了吧?

但我觉得,这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作出的正确决策,要点个赞才对!

公告说,“其中13名患儿在感染前曾食用今年7月中旬至11月底之间产自同一生产地点的一段婴儿奶粉”。

这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产品追溯体系获得的关键证据,它既锁定了涉事产品,同时也排除了其他产品的嫌疑。

很多人以为产品追溯体系是用来确保产品安全的,其实它是为了确保产品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及时召回、下架,同时锁定危害范围、减少产业损失。

如果锁定在某个批次,那就召回这个批次,如果锁定在某个生产厂,那就召回这个厂的。

如果一出事就一股脑的全部下架召回、停产整顿,那就真的不用建立溯源体系了。

【疾病监测功不可没】

公告提到,“来自法国8个大区的20名半岁以下婴儿近期感染沙门氏菌”。

他们是怎么找到这些孩子的?又是如何将这些分散各地的患儿归结到一个事件中的?

尽管新闻没有具体讲述,但我可以做一个合理的推断。

有婴儿因血性腹泻入院,医生按照惯例采集了孩子的粪便样本去做化验,有可能还要去做耐药性试验,以便针对性用药。

检出沙门氏菌后,还需要鉴定出这个细菌的“分子指纹”,同时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上传数据。

随后,监测网络发现不同地方上传的多个沙门氏菌的分子指纹高度一致,于是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并最终锁定真凶。

需要说明的是,整个过程中只有患儿粪便样本检出了沙门氏菌,而涉事产品中应该还没有得到确认,因此报道口径是“疑似污染”。

微生物的追溯比化学污染的追溯要难得多,如果没有这样的监测系统,除非疾病集中大量爆发,否则管理部门是很难察觉的。

所以总的来说,监测系统、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体系,是法国卫生部决策的基础。

注:这只是一个示意图,纵向每一条“阶梯”都是一个细菌的分子指纹

中国其实也已经建立了食源性疾病的监测网络,其中枢设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今年早些时候,上海的网红餐饮店“小确幸”被曝光细菌污染,这个网络应该在背后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中国的网络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毕竟基础薄弱,投入太少,对基层人员的能力要求又很高。

未来中国的监测网络会不会发现类似法国这样的案例呢?

我想,具备这样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最好永远不要有这样的案例发生吧(或尽可能少发生)。

注:各省CDC均有这样的实验室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