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吗?炒期货吗?去年买了它,今年赚10倍!
我不是标题党,说的是真事儿。
这是一种你可能都没注意过的东西,乳铁蛋白。
乳铁蛋白为啥会一下子涨价这么多?
有一种很吸引眼球的说法是:因为国家标准被荷兰DMV公司绑架,将乳铁蛋白的纯度要求(实际是乳铁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从90%提高到95%,导致市场上符合标准的乳铁蛋白不够用,引发价格暴涨。
于是职业病的我立刻去八卦了一下相关资料,结果发现,是这么回事。
标准被绑架?
上述标准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乳铁蛋白》(GB1903.17-2016),是2013年立项,2015年公开征求意见,2016年发布,2017年正式实施的。
该标准从立项到现在已经5年,这个过程中想必经过了很多的讨论和公开征求意见,为什么之前没人提出来,现在突然冒出这个问题呢?
有人质疑说,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版本是要求乳铁蛋白纯度为90%,而不是95%,标准发布时直接跳跃到95%纯度,是外国人搞鬼。
其实,从公开征求意见到形成报批稿和最终发布,标准的制定过程是相对透明的。
尽管我在网上没查到起草组对这一变化的说明,但根据公开征求意见的行业反馈情况以及专家的建议,对征求意见稿进行适当调整是很正常的做法呀。
当然,我也能够理解大家的种种猜测,毕竟乳铁蛋白全靠进口,比如荷兰、法国、美国、澳新等,真要是外国人使坏怎么办。
但是,一家外国公司绑架中国国家标准的说法太过牵强,难道这家公司牛到可以绑架全世界的标准(见下图)?
荷兰DMV没这个本事,任何一家公司也没这么大“能量”吧。
其他政策影响
从90%到95%,必然有一部分乳铁蛋白被排除在外,对于供求关系也必然会有一定影响。
但是,这是否会导致价格暴涨10倍,值得商榷,因为还有一些政策因素的影响不可低估。
中国的婴幼儿奶粉市场曾经比较混乱,品牌林立、产品五花八门,消费者选择十分困难。
为了强化监管,整顿市场上的混乱局面,原食药总局开始探索对婴儿奶粉实行配方注册管理。
这个制度的设计初衷之一是减少配方数量、突出不同配方的差异,但这却刺激企业硬着头皮硬上“高端”奶粉,以此换取利润空间。
作为“高端”的代价,奶粉中需要添加不少“可选择性成分”,乳铁蛋白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接近3成的注册配方添加了乳铁蛋白,需求量的突然增加,造成了供应缺口,最终传导到价格上。
我估计,就算将乳铁蛋白纯度指标退回到90%,这个缺口短时间很可能还是堵不上。
如果企业现在想少加或不加乳铁蛋白,却又需要重新申请更改配方、更改包装等,这又是一件麻烦事,所以企业才骑虎难下、叫苦不迭。
乳铁蛋白有必要吗?
乳铁蛋白是一种具有抗菌、抗炎活性的蛋白质,在非特异性的粘膜免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乳铁蛋白并非奶里面才有,正常人的粘膜分泌液中就有,比如鼻涕、眼泪等,它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的一部分。
对于新生儿,尤其是完全没有母乳吃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婴儿,它可能发挥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但是对于半岁甚至更大一些的婴幼儿来说,它的实际意义有限,因为宝宝自己的免疫体系已经逐渐建立起来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乳铁蛋白在婴儿奶粉的国家标准中属于“可选择性成分”(按营养强化剂管理),直白的说就是“可有可无”,既不会影响产品安全性,也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为啥企业对它趋之若鹜呢?很简单,为了赚钱嘛。
乳铁蛋白之前每公斤的价格约3000元,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1公斤奶粉最多加1克,折合到一罐奶粉,原料成本不超过3块钱,而企业因为加了这么点东西,产品价格会高出多少呢?
总之,乳铁蛋白价格暴涨绝不单纯是一个技术指标的原因,而是多个因素叠加的结果。
现在争吵和相互指责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觉得最好是各方坐下来一起谈谈,找到一个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保障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既让行业找到出路,也让消费者得到实惠。
另外,我想跟宝爸宝妈们说一句:不要盲目追求高端、超高端奶粉,奶粉不是孩子的“起跑线”,你才是呀。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