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 - 内容详情

新闻资讯

一季食物中毒致18人死亡 有关部门:别采食野菜蘑菇

 时间:2015-05-11 00:10:46  来源:人民网  


图片来自gettyimages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消息,今年第一季度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食物中毒事件)报告24起,中毒755人,其中死亡18人。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统计,2013年第一季度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人数最多,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

  
据悉,第一季度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食物中毒事件)一共报告24起,中毒755人,其中死亡18人。此数据与2012年同期相比,报告起数增加41.2%,中毒人数增加72.4%,死亡人数增加50.0%.与前四年同期平均的报告起数(23.5)、中毒人数(726.5)、死亡人数(20.5)相比,基本持平。

  
其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人数最多,主要由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氏菌、葡萄球菌肠毒素及旋毛虫引起。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中毒因素主要为乌头碱、未煮熟四季豆、生豆浆、钩吻。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因素主要为亚硝酸盐、有机磷农药、毒鼠强。

  
有关部门提醒,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食物污染和变质导致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容易发生。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学校等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食品加工和储存方法。

  
同时,各种野生植物和蘑菇将陆续进入采食期。各地要根据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告知公众不要随意采食不能确认的野菜、野果、草药等野生植物和蘑菇,并向公众提供可食用野生植物、蘑菇和有毒野生植物、蘑菇的鉴别知识与方法。

  
另外春夏季农药使用频率高,农药类食物中毒事件容易发生。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使其掌握农药类食物中毒的诊断和救治方法,能够及时、有效救治中毒人员,降低中毒人员的死亡率。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