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FDA食品生产企业检查警告信案例研究课题”结题会在京召开
时间:2019-06-04 17:23:00
会议现场
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以下简称“核查中心”)委托,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以下简称“科信中心”)组织开展了“美国FDA食品生产企业检查警告信案例研究课题”相关研究工作。
2019年6月4日,核查中心与科信中心联合主办的“美国FDA食品生产企业检查警告信案例研究课题结题会在京召开。核查中心石磊副主任、检查六处田少雷副处长、科信中心钟凯副主任出席会议。会议邀请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韩宏伟主任、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李立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何计国副教授、河南省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王雪竹副主任技师等专家。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核查中心、科信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科信中心信息组成员——雀巢、雅培、光明、美赞臣、蒙牛、可口可乐等7家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代表。会议由核查中心食品检查六处田少雷副处长主持。
核查中心 石磊副主任
核查中心石磊副主任对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该课题的“初心”就是希望通过系统研究美国FDA食品生产企业检查警告信案例,了解美国食品检查工作的机制和方式方法,尤其是“警告”这一行政工具的应用,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借鉴。
美国FDA拥有十余种监管工具,警告信是其中一种主动监管工具。检查员对相关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时会出具483表,围绕发现的问题直接与企业管理者面对面沟通。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可以采取现场整改、无标题信函、警告信等不同处置措施。警告信属于仅次于行政处罚的监管手段,通过FDA网站公开,形成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企业通常会尽可能配合整改。整改完成后,FDA还会再次现场审核,并视整改情况关闭(撤销)警告信。警告信和常规的行政处罚、消费者投诉监测、不良反应监测等监管工具一起,构建起公开与非公开、强制与非强制相结合的多层次管理体系,成为美国FDA科学执法的依据。
科信中心 钟凯副主任
科信中心钟凯副主任详细汇报了该课题研究成果。他指出,警告信是美国FDA的多层次监管工具之一,侧面反映出美国FDA的科学监管理念,通过强制与非强制、公开与非公开的多种监管工具,实现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行为的立体打击。
从课题研究结果来看,不同类型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存在的违规行为特征上有显著的差别,其风险控制的重点也有不同。例如,美国FDA警告信中近70%为普通食品,近30%为膳食补充剂。从单一品类来看,膳食补充剂警告信数量最多,以夸大和虚假宣传为主,宣称诊断、预防和治疗效果是主要违规方式,此类警告信有相当一部分是检查员浏览公司网站后作出的判定。这也说明,该产品类别特别容易出现违规,应当是重点检查的对象。
评审专家
(上左:李立 上右:韩宏伟 下左:王雪竹 下右:何计国)
随后,评审专家对本课题的完成情况进行了验收。评审专家对项目研究报告和案例汇编(中英文)进行审阅,并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经过质询答辩,评审专家一致认为,项目组完成了课题项目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果,希望项目组结合评审专家提出进一步深入分析提炼研究成果等意见,对项目研究报告的结论和建议部分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核查中心食品检查六处 田少雷副处长
核查中心检查六处田少雷副处长在会议总结中,对项目组所开展的研究工作表示赞许。他表示,该课题报告对于我国开展食品检查工作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参考,从研究结果来看,不同类型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存在的违规行为特征上有显著的差别,其风险控制的重点也有不同。
当前,我国食品领域的监管压力和舆论压力并行,监管力量明显不足,建议借鉴美国及发达国家的经验,以风险特征为指导,以过去积累起来的监管数据为抓手,合理布局监管力量。对于高风险食品类别,通过监管前移,督促企业履行第一责任,将系统性风险消灭在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