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快速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普传播 > - 内容详情

科普传播

洽洽瓜子二氧化硫残留,到底是怎么来的?还能放心吃瓜子吗?

 时间:2019-08-30 19:32:00    
 
很多人闲暇的时候都喜欢磕点瓜子。不过,最近,有新闻报道,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10批次不合格食品通报中,1批次洽洽瓜子(小而香奶油味西瓜子)登上了黑榜,不合格项目为二氧化硫残留。而恰恰在随后的声明中称,此次检测使用的检验方法有问题,而且,西瓜子本身就有二氧化硫。
 
1.二氧化硫,天然也存在
说到二氧化硫,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它是一种气体,就会好奇,为什么我们吃的瓜子中也会有二氧化硫。
 
其实,我们吃的很多食物中天然就有二氧化硫,西瓜子也不例外。
 
西瓜子是一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会通过植物体的叶面气孔进入植物体内,其他土壤或水中的结合态的二氧化硫也会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进入到植物体内。进入的二氧化硫容易和植物体内的醛酮类化合物,特别是糖类化合物等发生反应生成结合态的亚硫酸,所以,植物体内都有一定含量的游离态的和结合态的二氧化硫,它的含量与空气被污染的程度还有一定关系。
 
而且,瓜子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周围环境中的二氧化硫会以气态的形式通过瓜子的呼吸作用进入体内或者以酸雨的形态与土壤结合形成结合态的二氧化硫而被西瓜的根部吸收到体内。另外, 品种差异、栽培方式及生长环境也会对其体内二氧化硫的含量会产生差异。
 
所以,瓜子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硫, 其含量与环境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呈正相关,我们把这种它本身就含有的物质含量称为“本底”含量。

2.二氧化硫,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除了天然存在,大部分人担心的是人为添加二氧化硫。
 
实际上,二氧化硫在食品工业中也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应用非常广泛。
 
二氧化硫在很多食品中都可以使用。如在水果、食用菌、竹笋、山药等蔬菜的保鲜或去皮、切分等加工方式上,都利用了它防腐、杀菌、保鲜的作用。二氧化硫还可应用于干果、蔬菜的护色,通过硫熏后可使有色干果、蔬菜外观颜色鲜亮。
 
不过,食品中直接应用的二氧化硫,并不都是二氧化硫气体(使用不方便),也可以是它的类似物,常用的包括各种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等。这些物质能够实现跟二氧化硫类似的功能,在计算它们的含量和使用量时,也是以二氧化硫的含量作为基准。

3.二氧化硫可以用到瓜子中吗?
一些报道称瓜子生产过程中会用硫磺熏蒸,所以会有二氧化硫残留。其实,我国标准并没有允许用硫磺熏瓜子。
 
至于其他二氧化硫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国家标准GB2760-2014 《食品添加剂标准规定》,二氧化硫及其亚硫酸盐类(包括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可用于水果干、蜜饯、干制蔬菜等多类食品中,但二氧化硫在坚果与籽类产品的使用仅可用于坚果与籽类罐头中,没有瓜子。
 
总的来说,二氧化硫是不允许用在瓜子中的。
 
 
4.这个瓜子是否违规?
那么,这次检测的瓜子到底是否违规呢?其实不好判断。
 
因为瓜子中本身就天然含有一些本底二氧化硫的。所以要判断此次产品是否违规,就需要根据它的本底值来判断的,把本底值刨去。如果将检测结果减去本底值它依然存在,就说明这个很可能是违规的。
 
实际上,此次瓜子中检出二氧化硫的残留了是0.022g/kg,但我们目前并没有瓜子的本底值数据,所以,很难准确判断这个瓜子到底是否违规。
 
5.二氧化硫超标,有没有危害呢?
其实一般不会。
 
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二氧化硫安全摄入限是每天每公斤体重不超过0.7毫克;对于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这相当于每天42毫克。
 
这次检出二氧化硫残留量是0.022g/kg,按照这个量换算,大约要每天吃1.9公斤的瓜子才会达到这个安全线,我想一般人是不可能吃这么多的。

就算你真的每天吃这么多瓜子,瓜子这么咸,摄入的盐对你的危害也要大得多。要知道,这款奶香味瓜子中钠含量也有是122mg/100克呢。
 
参考资料
 
[1]胡桂仙,赖爱萍,袁玉伟, 等.消费者膳食中二氧化硫残留的累积性风险评估[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7):1317-1325.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7.07.014.
 
[2]朱雨田,彭建飞,陈仕煜, 等.食品中内源性化学污染物的本底值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5,(8):149-153. DOI:10.3969/j.issn.1006-2513.2015.08.018.
 
[3]顾宇翔,王丁林,陈羽菲.食品中天然存在的食品添加剂成分综述[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6):2312-2317.
 
[4]杜业刚,李碧芳,邓武剑, 等.食品中天然产生的化学污染物本底值分析[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3,(2):165-168. DOI:10.3969/j.issn.1006-2513.2013.02.018.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