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快速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普传播 > - 内容详情

科普传播

这种饮料可能让人抑郁,但是很多人戒不掉

作者:范志红
 时间:2020-08-11 10:01:00    
不开心了就吃份甜食,或者喝瓶甜饮料—— 这是很多人以为当然的行为。理由是,虽然甜味 可能会增肥,但却会给人带来快乐。
 
可惜事实似乎并非如此。甜味给人带来短暂 的愉快之后,很快会让人重新归于沮丧和抑郁的 状态。长期以往,甚至可能更加严重。
 
对相关观察性研究所做的汇总分析发现,甜 饮料消费量增加可能会促进抑郁风险。不过这并 不意味着一口都不能喝,数据分析表明每天喝 2
 
小杯以上才有显著效果,每天喝 3 罐可乐饮料可
 
以增加 25% 的抑郁风险。 按糖的摄入量来分析,15 克以下的糖摄入量
 
和抑郁风险没有关联,但在 15-100 克之间,随着 摄入量的增加,抑郁相对风险上升。
 
顺便说一下:这个结果提示我们,如果只喝 一杯酸奶是不用担心的,因为按 12% 的碳水含量 来算,100 克酸奶中只有 7.5 克的添加糖,200 克 中是 15 克添加糖。
 
日本研究者在一项对近千人的 3 年定群追踪 研究中发现,每天喝甜饮料多的人,的确抑郁风险 会增加。
 
消除了年龄、性别、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之后 发现,那些每天 4 杯以上的人,和一周不喝 1 杯的 人相比,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增加 90%。再消除社 会经济地位和基线抑郁评分等因素的影响之后,喝 饮料最多的和最少的一组相比,仍然有 68% 的增加。
 
如果不是比较“出现抑郁症状”,而是比较“抑 郁量表得分超过 19”,那么差异更为巨大。喝饮 料最多的和最少的一组相比,风险增加 162% 之多!
 
 
 
说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会狐疑地问:可是 我喝甜饮料、吃甜食,的确感觉很快乐啊!这些研 究是不是做错了?是不是因果关系搞反了?没准 是那些抑郁的人更想吃甜食喝甜饮料,而不是喝甜 饮料吃甜食让人变得抑郁?
 
也有读者问:让有些人一天喝 4 杯饮料,有
 
些人一周都不喝 1 杯饮料,这都有点过分吧?
 
提出这些问题很可以理解,但有两个问题需 要理解。
 
首先,做这方面研究的专家,比我们更懂得 如何弄清因果关系,也更懂得如何设计实验和分析 数据。
 
就拿日本学者这项研究来说吧。研究开始的 时候,就对近千人的受访者做了抑郁症状的调查, 经过抑郁症状问卷评分,他们均不属于严重抑郁人 群。在 3 年时间当中,也不曾要求谁多喝饮料,或 少喝饮料,完全是顺其自然,继续按以往的模式来 吃东西喝饮料,只是定时调查受访者的情况,然后 分析数据而已。
 
——顺便科普一下,这种类型的研究叫做“观 察性研究”。如果按研究者的希望来改变受试者的 生活状态,那就是“干预性研究”了。
 
如此观察记录 3 年之后,再对受访者的抑郁
 
症状和抑郁问卷评分进行调查,比较 3 年后和 3 年 前有什么差异。结果就是——喝甜饮料最多的人, 抑郁评分上升也最多。然后,研究者考虑到在 3 年 前第一次访问的时候,大家的抑郁症状评分多少会 有点差异,所以又在统计分析时特意消除了这个影 响,换句话说,就是大家都在一个抑郁分数起跑线 上进行比较,看看 3 年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您觉得这个结果能说明“因为这些人最抑郁, 所以他们喝甜饮料最多”吗?
 
其次,一种食物的当时效果,和长期效果之 间,未必是一样的。
 
吃甜食,喝甜饮料,对于嗜甜的人来说,当 时会感觉愉悦,这一点没有人否认。甜食摄入增加 了血清素和多巴胺,能暂时性地使人心情变好。
 
但是,研究所要揭示的,是吃甜食喝甜饮料 的长期效果。一种食物当时令你快乐,未必能帮你
 
预防抑郁。就像吸毒会让人暂时极度欣快,但它长 期而言绝不会给人带来更好的心理状态,更多的幸 福感。
 
甜食可以看做是一种暂时的麻醉,但长期而 言,它会降低人体对压力的应对能力,降低神经系 统的调控能力,从而不利于预防抑郁。
 
可能这里又会有人问了:为什么喝甜饮料会 促进抑郁?
 
研究者认为,一方面,动物实验表明大量添 加糖会使动物焦虑和抑郁行为增加,皮质醇水平上 升,特别是发育期的动物摄入大量糖之后影响下丘 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的成熟,使压力调控系统发生 紊乱,从而增加抑郁风险。
 
另一方面,甜饮料促进肥胖,而肥胖本身就 使身体的压力调节能力下降。肥胖和抑郁风险之间 的关系已经被多项研究所证实。
 
第四个可能原因,是甜饮料引起糖代谢紊乱 和胰岛素抵抗,而这类代谢紊乱会造成低度但持续 的炎症反应,一些炎症因子的释放本身就会增加抑 郁风险。
 
此外,有动物实验发现精制糖和脂肪的组合 饲料会降低神经生长因子的水平,从而影响了神经
 
突触的可塑性。还有动物实验发现长期饲喂大量添 加糖的饲料会降低树突状细胞的血清素 1A 受体, 这个受体减少之后,下丘脑中血清素合成和释放的 反馈控制就会发生紊乱,对压力的应对能力下降。 这个机制对于预防抑郁十分重要。
 
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甜饮料会消耗体 内的 B 族维生素,而维生素 B1、B6、烟酸缺乏时 都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和神经递质平衡,增加抑郁 风险。可乐等含磷酸的饮料还会消耗钙镁元素。尽 管可乐中含有咖啡因,可使人暂时兴奋,也不能弥 补这种长期影响。
 
那么,喝无糖的甜味饮料是不是就能解决问 题呢?
 
似乎也有风险。 阿斯巴甜属于二肽型甜味剂,一些研究提示,
 
它可能会干扰氨基酸代谢,影响到神经递质平衡, 例如影响大脑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水平,使神经 系统过度兴奋,从而不利于人体的抗焦虑抗抑郁 功能。
 
更多的甜味剂还没有与抑郁症相关的研究, 无法确认其效果。但从机理上来说,甜味剂让人感
 
觉到甜味,却不能引起血糖的相应增加,属于对人 体代谢系统的“欺骗”,这种长期多次的欺骗,容 易造成代谢调控机制的紊乱。
 
此前已经有研究发现,食用三氯蔗糖会造成 胰岛素敏感性明显降低,效果甚至比直接吃糖还 要大。
 
可能这里又有人问:甜叶菊糖怎样?罗汉果 糖怎样?赤藓糖醇怎样?……
 
有关这些甜味剂长期摄入与健康的关系,现 在的研究资料还非常有限。我只能这么说:
 
首先,不要欺骗自己的身体。
 
除了舌头之外,人体其他部位也存在甜味受 体。虽然甜味剂可以骗过舌头,却不能欺骗胰腺和 小肠中的甜味受体。同样,甜味剂也不能骗过大脑, 它所带来的神经电信号和真正的糖是不一样的。这
 
种混乱的信息,是进化机制所不擅长应对的新情 况,会给身体带来困扰。
 
其次,不要因为里面“没有真正的糖”,就 纵容自己对甜味食物和饮料的喜好。过度嗜好甜味 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接受天然食物
 
的口味,主要从水果、水果干等天然食物中获得甜 味,才是合理的方式。
 
第三,选择无糖的食物,不如选择营养价值 高的食物。即便用甜味剂来替代糖,食物也未必能 拥有更高的营养价值。那些只是“无糖”却营养价 值很低的东西,减肥的时候并不值得去吃。所以, 不必因为 100 克酸奶含有几克添加糖就拒绝它,也 不要因为某种甜点“无糖”就接受它。
 
那么,长期而言,怎样吃有利于预防抑郁呢? 当然还是吃营养平衡的膳食。
 
良好的营养,才能让我们的身体真正加强各 个系统的功能,包括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压力对 应的机制,都会因此得到改善。
 
良好的营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能够
 
——拥有良好的体能,敏捷的思维,能够应 对各种困难和压力;
 
——拥有健康的皮肤,美好的身材,从而减 少来自于形象的焦虑;
 
——拥有良好的抵抗力,远离各种身体不适, 从而减少来自于疾病的焦虑。
 
与其吃甜食,不如吃够谷物。也有研究发现, 低质量的碳水化合物是增加抑郁风险的因素。碳水 化合物要充足和优质,最好有一部分慢消化的碳水 化合物。缓慢释放葡萄糖,保持稳定的血糖和胰岛 素水平,避免神经递质的大幅波动,才是让人保持 心平气和的长期策略。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