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快速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普传播 > - 内容详情

科普传播

车厘子新冠病毒检测核酸阳性,还能吃车厘子吗?

 时间:2021-01-22 17:31:11    
原创 钟凯
 
车厘子一直是中高端水果的代表,因此民间有“车厘子自由”的调侃。今年受产地丰收和全球疫情影响,进口车厘子的价格比往年便宜一些。临近春节,进口车厘子蓄势待发,没想到.....
 
 “内包装核酸阳性”并不奇怪,我前两天的文章(链接)就说过,检测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属于“尽人事、知天命”,因为你永远无法排除“外面阴性、里面阳性”的情况。没想到这么快就应验,真是乌鸦本鸦了
 
其实,只要扩大检测范围,任何一种进口商品(不仅限于食品,不仅限于冷链)都可能被检出阳性(乌鸦嘴×10086)。关键是这样的阳性到底是否意味着可传染,防控这样的阳性对于整个防疫大局来说是否抓住了“主要矛盾”?并不是啊。
 
之前北京新发地疫情的时候,我曾经分析过。按照中国庞大的消费频次和规模,如果吃三文鱼可以感染新冠,看到的病例和暴发绝不会只有北京一个。同理,如果进口的冷链食品或其他商品可以导致消费者的感染,按中国海量的进口和消费频次,各种毫无关联性的散发病例应该早就让各地焦头烂额了。
 
现在各地出现的疫情大体上是两种,一种是冷链从业人员感染导致的人传人,一种是境外输入人员导致的人传人,而导致疫情扩大的超级传播事件都是人传人。因此,显然防人甚于防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才是疫情防控多年不变的真理。
 
之前某些案例的流行病学指向冷链食品和冷链从业人员,因此加强对冷链食品外包装的预防性消杀和从业人员核酸监测相对来讲是“有的放矢”。但没有任何流行病学指向就开始扩大检测范围,纯属疑神疑鬼、一惊一乍、杯弓蛇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北京新发地疫情后,对各种海鲜的扩大监测让整个行业雪上加霜。自天津雪糕阳性以来,各地所谓的“排查”更如野火燎原,愈演愈烈。对食品外包装、内包装、内容物以及冷链食品、进口食品、甚至使用了进口配料的国产食品进行大范围、一刀切、重复的核酸检测,看似“严防死守”,实际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其结果无非是,“病毒阳性”四处开花,老百姓吓得屁滚尿流,实际吃了屁事没有,最后落得个劳民伤财、误国误民。
 
这现象的背后是各地对“疫情防控不力”的问责压力的畏惧,也不尊重科学、不顾全大局、不敢于担当的写照。实践证明,现有的防控措施是有效的,现在的问题往往不是规则有漏洞,而是规则的执行有漏洞。随意加码防控措施和前些天新华社批判的滥用“战时状态”是一样的,都是懒政表现。
 
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现在很多食品业内人士忧心忡忡,觉得不能再让各地这么瞎指挥、瞎折腾了。到底哪些该防,哪些该放,国家层面应该尽快给个意见。当然也有一些业内人士(比如我)觉得,折腾吧,我就看最后怎么收场图片
 
进口贸易不是你想停就停,管控措施也不是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WTO知道吗?中国被告了知道吗?咱们可以自信,但千万不要任性。决策要基于科学、有理有据,要不然是会闹国际笑话、吃国际官司的。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