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家论坛 > - 内容详情

新闻资讯

食品安全“伪专家”董某某凭什么走红媒体?

 时间:2015-07-01 14:32:42  来源:微信公号“食品安全参考”  作者:洪广玉

董金狮手上拿着两个纸杯,这是他的老本行。
 
  编者按6月29日,公安部通报了2014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侦破食药案件情况,其中一个案件为“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负责人董某某涉及敲诈勒索案”,但业内人士都知道,董某某的所谓“敲诈”和他十多年来作为“专家”活跃于各大媒体密不可分,为什么一个没有专业背景的伪专家可以走红媒体十余年?

文丨洪广玉

  久经考验的食品安全“伪专家”董金狮被抓了!不,是已经被审理了!

  笔者所在的几个行业群里,洋溢着一种必须默默点赞但又想喜大普奔的奇怪氛围。6月29日,公安部通报了2014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侦破食药案件情况,其中一个案件为“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负责人董某某涉及敲诈勒索案”,通报内容:根据有关部门移交的案件线索,公安部部署江苏常州公安机关成功侦破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负责人董某某涉嫌敲诈勒索案,敲诈勒索数额达600万元。目前法院已经开庭审理。2015年3月24日,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敲诈勒索罪对被告人董金狮、侯剑锋、黄隆滨、邢联中、张金禄向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董金狮的微博直到6月9日还在更新,其实是由“协会”的人代为维护。
 
  实际上,董金狮“失踪”的消息在圈内已经流传了半年多,大家都在猜测“董金狮去哪儿了”,似乎也有人猜到了,但没人确证。此次消息公布,就像楼上的那只鞋子终于落下来了。

  2015年4月,陈君石院士在某次会议上透露董金狮“出事”了,可能正在审理中。笔者随即致电“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但一直未有人接听电话;奇怪的是,董金狮的新浪微博一直有人更新,记者直接向其微博询问,也未有人回应。此后笔者向一位曾多次采访过董的媒体人打听,该媒体人表示,  董的电话早在2014年即已打不通,而董所在的“协会”对外宣称“董老师出国了。”

  “董老师”究竟是何方神圣,如此引人关注?好了,请大家跟着笔者来收看“走进不科学”节目!


01食品领域万金油专家,央视常客

  董金狮,1963年出生,陕西省大荔县人,常见介绍是“著名环境化学专家、食品安全专家,”其新浪博客自称“食品安全与环保卫士”。不过,资料显示他的最高学历为“环境化学硕士”。
不知哪里偷来的“技能包”,董金狮似乎一夜之间成为“懂专家”,啥都懂的那种。

董金狮极为高产,即使以更新到2014年计,他也写了6000多篇博文。
 
  随手搜一下,董金狮对如下问题发表过专家观点:发泡餐具、方便面知识、勾兑饮品问题、奶瓶知识、活性炭工作原理、散装油安全知识、工业盐问题、苯胺爆炸事件、有机食品知识、白酒知识、羽绒服知识、瓷器知识、手机壳问题、转基因知识……总而言之,在食品安全、营养和环保相关领域,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董老师答不上来的。

  凭借其万花筒般的才学,董老师成为了媒体的心头好,迅速占领了各大报纸、电视台、广播阵地,曝光率惊人。

  相关记者表示:自从有了董老师,百度都用得少了!(但董老师自己百度用得多了)

  董老师经常出镜的媒体包括:北京电视台《生活面对面》、湖北卫视《饮食养生汇》、辽宁卫视《健康道》、天津科教频道《百医百顺》、黑龙江卫视《养生幸福家》、上海娱乐频道《是谣言吗?》,凤凰卫视《一席一虎谈》……不说了,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另外,董金狮还就塑料袋标准问题、吸管问题、垃圾分类问题接受过新华社的采访!

 
  当然,不能不提董金狮的亲密合作伙伴——央视,采访过他的节目包括《焦点访谈》《新闻中心》《爱尚美食》《平安365》《央视财经评论》《健康之路》《每周质量报告》……对了,董金狮还曾获得2007年“315贡献奖候选人”。(不能完全否定董专家,他早年还是干过一些正经事的)
 

“我终于上焦点访谈了!”


“听我说说食用油知识。”
 
  总之,董金狮相当于央视的御用专家。

  下面看看董金狮自己的总结:

  “12年来,我接受4000多次各类媒体采访……”这还只是董专家在2012年的总结。

  看一下董金狮的战绩吧:
  平面媒体采访:4000余次电视台媒体采访:1000余次电台采访:200余次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50余篇(主要是国内,你懂的)在报纸发表文章130余篇专访70余次。
  ……

  可以说,董金狮“战斗力”可以轻松杀进“食品安全专家”十强;如果以接受媒体采访量来论,董老师应该稳居冠军。
由于成果特别丰硕,董老师先编了一本《食品包装安全360问》,后来又“撰写”了一本《董金狮谈怎么吃更健康》,该书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出版,特摘几个评论大家观摩一下。

 
  
  “没有一点诚意的书,通篇都是大摘抄小摘抄。”
 
  下面那个读者太不友好了!抄?你也抄一本试试?

02办野鸡机构做无本生意挣天下威名

  人在江湖飘,名号很重要。

  董金狮的社会头衔包括:现任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西北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印刷学院兼职教授、全国油墨制造商绿色联盟顾问委员会委员……(等50个)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网站上对董金狮的介绍,名号奇多。
 
  笔者特别查证过其排在第二的职称“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呃,实际上,在历界的秘书名单里,压根没有董金狮!不过,那个西北大学客座教授,倒是有聘书的。  董金狮最常出镜的头衔便是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协会是不是很高端?实际上,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并不是在民政部登记的社团协会,而是在香港注册的野鸡机构,注册资本很低。董金狮的真实身份是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的负责人,两家机构的办公地址、电话是相同的。

  有自称前员工的在网络上爆帖,称“当时所有同事都围绕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的周围,天天忙活于联系上电台、上电视、上315晚会。鉴于董金狮如此的宣传和表现之道,会员发展一度高涨,曾有几次“出手”让一些企业付出大幅超过会费的代价。”

  所以,董金狮做的什么生意,你懂的。

 

中国经济网曾经做过调查报道,这是业内人士提供的一张发票,显示成为“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会员,要缴纳会员费2.4万元,钱打给“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

  不过,让人费解的是,董金狮的“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这个头衔用得非常爽,各大媒体也很少质疑。笔者有一回采访中国包装联合会某专委会委员,他谈起这个“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直叹气,一直提醒笔者,“他那就是个公司啊”。哎,李逵干不过李鬼啊!

03媒体的老朋友专家眼中的“苍蝇”

  实际上,有相当多媒体记者对董金狮并无反感,甚至有一些尊敬,因为对于媒体采访董金狮有求必应、知无不言。如果以手机号码在媒体人中的“登记量”来看,董金狮应该可以轻松秒了陈君石院士、罗云波教授这些大牛。
董老师亲民到什么程度呢,看吧:
  那位专家,你有开专线吗?
 
  虽然是媒体红人,但董金狮在食品领域的专家眼中风评很差。笔者参加的多次食品安全论坛或研讨会,每谈到“食品安全舆论环境为什么这么差”时,必会说到两点,一是真正的专家说得太少,二是伪专家太敢说!而所谓伪专家,必点董金狮的名!光陈君石院士,我就听他说了至少3次!(真是念念不忘啊)

  董金狮到底干了什么不得人心的事呢?

  看看媒体报道便知。董金狮谈玩具:
  “玩具的颜色比较鲜艳,越是劣质的玩具,往往颜色特别鲜艳……”(企业主反驳:玩具质量的好坏关颜色屁事啊!)

  董金狮没养过蜂,但也懂蜂蜜:

董金狮支的招包括看颜色,“真蜂蜜颜色看起来不是很清亮,而是为白色、淡黄色或琥珀色,其中以淡色为佳。”
 
  ——实际上董金狮的这些观点完全可能是网上扒来的,但也没有什么,因为靠这些辨别不了真假蜂蜜。

长期喝纯净水是否会影响健康,其实学界一直难有定论,顶多是理论上推测下,但董金狮就是敢说!
 
  董教授也懂饮用水知识,建议自来水烧开后要打开盖子,以散发“氯气”。但他并不告诉你,实际上自来水中的余氯残留已经非常低,并不太可能影响健康。

  所以,董专家基本是满嘴跑火车,他的观点很对媒体路数,也讨消费者欢心,但一细究,以胡说带蒙居多。当然,对于这种小胡闹,一般专家读到了也就像汤里发现只苍蝇一样恶心而已,既不值得为此跟他拼命,实际上也拿他没办法。  但是,董专家还有一些更大胆的动作:

 
  “方便面桶荧光门”打击面非常广,包括统一、康师傅和今麦郎这样的知名企业。该事件在网络上广为传播,惹得几大食品企业联合向国家工信部、工商总局等部门告状,希望相关部门深入调查还企业清白。当然,根据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中心抽检的情况,这些方便面纸桶质量是合格的,实际上整件事就是炮制出来的。

 
  你应该看得出来,董金狮的行为已经不仅是“科普不专业”的问题了。 

  他为什么这样做?还是前员工的曝料: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正是负责提供各种食品包装产品国家级检测及企业认证服务,并“以‘打假、维权、扶优’为主旨,为会员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董金狮穷追不舍方便面桶“不安全”一事,当然是因为这其中“有利所图”。通常的方式是,董金狮通过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对企业收取一定“顾问费”,收了以后基本上就“没事”。(网址: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321/16/142_273038355.shtml可查看2010年南方周末相关报道《餐盒里的江湖》,该文首次提出董“以打假为名,行盈利之实”)

  “方便面桶荧光门”当然不是董金狮的第一出手(此前影响比较大的还有发泡餐具事件),也不是最后一次出手。有人说,董金狮属于“越挫越勇”型,到了2014年,他终于打假打到看守所里去了。
 
来源:微信公号“食品安全参考”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