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家论坛 > - 内容详情

新闻资讯

有这些食品添加剂,你还吃吗?(2)

 时间:2015-09-25 16:40:56  来源:《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  作者:孙宝国
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食品学院教授,兼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2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次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面粉
  面粉中为什么也要加入食品添加剂?

  面粉里面可以不加增白剂,但是面粉里除了增白剂,别的食品添加剂就不加吗?还是得加。记得小时候,家里的西厢房就是一个磨房,经常在那儿磨面,几乎是磨一天的可以吃三天,有毛驴,套上毛驴,没毛驴人们就亲自动手,那时面粉里边什么都不用加,因为磨了就吃。现在不一样了,面粉磨完后,从面粉厂运输到超市,我们再买一袋子面吃上一段时间,小麦不磨三年、五年没问题,一磨成面粉以后就不好放了,要么结块要么发霉,你不解决这个问题能行吗?不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就要吃变质的面粉,所以,还是要加食品添加剂。

  面粉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品质改良剂,如偶氮甲酰胺可以加速面粉的氧化,改善面粉的加工品质;L-半胱氨酸盐酸盐、抗坏血酸(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和防止非酶褐变的作用;碳酸镁作为膨松剂和抗结剂,可以防止面粉结块。在专用小麦粉如自发粉、饺子粉等中,还会添加硬脂酰乳酸钠、硬脂酰乳酸钙、蔗糖脂肪酸酯等乳化剂,可增强面筋,延缓直链淀粉老化,且有较好的保湿性,使制品口感柔软、有弹性、货架期延长;添加淀粉磷酸酯钠、葫芦巴胶、决明胶、沙蒿胶、皂荚糖胶等增稠剂,可使制品口感细腻、咀嚼性好。

  此外,在面粉中还会添加营养强化剂,以补充面粉的营养不足,提高营养水平或满足特殊人群的营养需要。

  传统的馒头、豆腐、面条中有食品添加剂吗?
  作为中国传统食品的馒头、豆腐和面条,必不可少地含有食品添加剂。

  始于三国时代的馒头是中国最典型的发酵面团蒸食,也是中华面食文化的象征,可以和西方的面包相媲美。即便是最简单的馒头,在发酵过程中,也需要添加能够使面团启发和增大的膨松剂,发面酸了要使用食用碱小苏打调整酸度。而传统面条的制作过程中,必须要添加食用小苏打,也是食品添加剂中最常用的酸度调节剂和膨松剂之一,通过调整面团的酸度,使面条更筋道。

  大家都听说过“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民谚吧,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谷部》中就记载了“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并详细介绍了豆腐的制作方法。汉淮南王刘安和当时八位著名的方士寻求长生不老之药,他们在炼丹中以黄豆汁培育丹苗,偶然发现加入石膏会形成白嫩的豆腐,这就是史称“八公山豆腐”的雏形。主要成分为硫酸钙的石膏和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钠的盐卤,实际上就是大豆蛋白的凝固剂,属于食品添加剂。

  有些不法商人,在加工面条时违法使用非法添加物--硼砂,这是我国政府严厉打击禁止的非法添加物之一。硼砂不是食品添加剂。硼砂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急性中毒症状为呕吐、腹泻、红斑、昏迷、休克等所谓硼酸症;人体若摄入过多的硼酸,在体内蓄积,会引发多脏器的蓄积性中毒。

  我国民间传统上使用硫磺熏蒸馒头,达到漂白馒头的目的。硫磺是食品添加剂,功能是漂白剂和防腐剂,但是不能用于馒头的漂白和防腐。所以,传统的不一定就是安全的。
 
  食用油中为什么也要加入食品添加剂?
  食用油很容易发生氧化酸败,需要使用食品添加剂阻滞氧化。

  食用油除了提供人体热能和必需脂肪酸外,还能增加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提高食物的适口性和饱腹感。食用油脂所提供的能量约占膳食总能量的20%-35%,其中脂肪的数量和种类都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冠心病与膳食中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呈正相关。而食用油中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是有利的,许多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需通过食物摄入。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多不饱和脂肪酸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发生氧化,不仅造成油脂的品质劣变,使油脂发生哈喇而不宜食用,还会产生有害健康的成分,而且大量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也会加速血浆脂蛋白的氧化变性,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食用油发生氧化的条件是氧气、光照、金属离子,高温也会加快氧化过程。

  为了延缓食用油脂的氧化过程,在油脂加工的后期都要适量添加油溶性的抗氧化剂,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等食品添加剂,并且还需要添加柠檬酸及其盐类螯合油脂中的金属元素,进一步降低氧化的速度,因此食品添加剂柠檬酸及其盐,又被称为油脂抗氧化剂的增效剂。

  为减少食用油氧化,最好将食用油防止在阴凉干燥避光处。
 
  在家里、餐馆里烹调的菜肴也使用食品添加剂吗?
  “菜米油盐酱醋茶”是中国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开门七件事。很久以来,食品添加剂一直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形影相随。

  家庭烹调时,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不仅是添加在各种蔡耀忠的味精、鸡精等调味料以及含有膨松剂的油炸粉,就是增进食欲的酱油、食醋,也都含有鲜味剂和酸味剂。炒菜的油中含有抗氧化剂,色拉酱中含有增稠剂、乳化剂等,日常烹饪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实在是不胜枚举。

  餐馆烹调菜肴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更是须臾不离。为了使菜肴的色香味更加浓郁在,增强食品的感官特征,厨师们在制作菜肴时,像魔术师一样大显身手,在菜肴中添加品种繁多的鲜味剂、色素和香精,满足了顾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需要。

  餐饮点心也需要添加防腐剂、抗氧化剂,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不仅餐饮业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比家庭烹调更加普遍,而且由于厨师的个人操作不同,同时普遍缺乏称量辞官,因此餐饮烹调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往往难以精准控制。

  是不是不吃工业化生产的食物,就不会吃到食品添加剂了?
  人类自从成为地球的主宰以来,很长一段时期处于刀耕火种的状态。工业化使农业生产和食品生产出现了新的景象,自己自足的状态结束,社会分工明确。打破了食品生产的原有模式,食物成为商品,开始大范围跨区交易,食材到餐桌之间的旅程变长。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工作,在家中自制食物的时间减少,食物消费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食品生产的环节越来越复杂,食品从原料经过保藏、加工、运输、批发零售、最终到消费餐桌的过程拉长,机械化大量应用。田园式的食物生产模式被割裂。于是为了让一块蛋糕、一杯牛奶在经历漫长的历程后仍旧色泽诱人、香气扑鼻,就不得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绞尽脑汁,通过各种方法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

  另一方面,由于工业革命后,化学工业飞速发展,食品添加剂从天然材料逐渐转变为人工合成。1856年英国人铂金斯从煤焦油中制取的染料色素苯胺紫,是最早使用的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使得大量廉价使用食品添加剂称为可能。

  再者,消费者对食物的外观品质、口感品质、方便性、保存时间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按照家庭方式来生产,几乎不可能。如果不使用食品添加剂,只怕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而且价格高昂。在这个意义上,大规模的现代食品工业,就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的。

  综上所述,工业化与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有密切的关系,但反过来,如果在当下,不吃工业化生产的食品,就一定能保证不吃到食品添加剂则是难上加难。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如果一个人所有的食品都靠厨师自制完成,那么一旦使用酱油就有可能吃到了防腐剂、增味剂、酸度调节剂、色素等。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