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到底是营养佳品,还是把人类送进坟墓的致癌物?
时间:2016-09-26 09:28:56
来源: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作者:阮光锋

这篇文章迅速引起广大吃瓜群众的恐慌。
然而,牛奶真的如文中所言,是把人类送进坟墓的致癌物吗?
牛奶中的IGF—1使人致癌?
假的
很多人看到这个,第一反应是IGF—1到底是什么东西,真的这么恐怖?
其实,IGF—1的全称是“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它并不是什么人为加入的有害物质,而是奶牛自身分泌的一种激素样蛋白质,它对人体血糖控制、生长发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事实上,除了奶牛,人体也会产生这种激素,一名成年人每日体内的生成量为一千万纳克,而市场上的牛奶中IGF—1含量只要约2.45纳克/毫升,跟人体内的量相比,简直不足为虑。所以,担心牛奶中那点IGF—1,那你还活不活了?
的确有一些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IGF-1似乎与前列腺癌等癌症有一定关系。但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和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评估都认为,IGF-1与癌症的关系只是一种多因素的相关性,迄今为止并没有证据说明IGF-1是致癌的原因。
我国最新出版的《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中也明确提到:牛奶及其制品在研究摄入范围内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无关;低脂奶及其制品摄入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全脂奶及其制品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无关。
牛奶中的酪蛋白致癌?
这是误传!
牛奶中酪蛋白致癌的说法最早来源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柯林·坎贝尔的一项“大鼠实验”。不过,这实验其实存在很多问题,这条结论也只是误传。
这个实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实验在给大鼠吃含有致癌物黄曲霉素的饲料同时,分别喂食大豆蛋白或酪蛋白,结果吃酪蛋白的的大鼠发生的肝癌数量较吃大豆蛋白的大鼠多。
但这个实验结果在传播过重中经过多次演绎,把实验中使用的黄曲霉素这一关键点给忽略了,只说用了酪蛋白。
这就好比西门庆给武大郎吃加了一把砒霜的米饭,然后告诉你是米饭毒死的武大郎。你信吗?
要知道,黄曲霉素本来就是强致癌物质。
所以,这个实验既引申不出酪蛋白可以致癌的结论,实验结果也不适用于人。
喝牛奶会导致蛋白质过量?
每天两杯根本不用担心。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于2013公布的我国居民对蛋白质摄入的推荐量,成年男性每天约需摄入为65克,成年女性为55克。
按这个标准,即使每天饮上两杯牛奶(500毫升),从牛奶来所摄入到的蛋白质大约只有15克左右,远远未达到推荐量的要求,担心喝牛奶导致蛋白质过量完全是杞人忧天。
而且,蛋白质的来源有很多种食物,就算担心蛋白质过量,也应该从整体膳食上进行控制,如减少红肉摄入等。
牛奶致癌? 权威机构say NO!
实际上,国际上的权威癌症研究机构的评估结果也认为目前并没有足够证据认为牛奶会致癌。
比如,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2007年联合发布的专家报告对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风险进行了评估,其中关于牛奶和乳制品与癌症风险关系的研究结论是,目前没有任何有足够说服力的证据表明牛奶有增加或者降低癌症风险的效果。
但是,高钙饮食,不论钙是来自于牛奶还是其他食物,还是有可能有增加前列腺癌风险的。
不过,究竟多少才是钙摄入过高呢?
这个报告中提示的量是1.5克/天。
而,我们又吃了多少钙呢?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值为成年人每日800mg-1000mg。
但从我国的调查数据来看,我们大部分人的钙摄入量还是远远达不到这个推荐量的。根据2002年我国的营养与健康调查,我国居民膳食中平均每人每天钙的摄入量为389 mg,城市439 mg,农村370 mg,仅为所需量的不足一半。
事实上,只要不是大量服用钙补充剂,想靠喝奶喝到1.5克/天的标准,需要每天喝1升以上的牛奶,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也是很难做到的。
适量喝牛奶其实也有益健康
事实上,牛奶不仅不会致癌,而且,适当喝牛奶还有一定的健康益处的。
比如,现在的研究表明,钙的充足摄入有利于预防乳腺癌,特别是对预防绝经后女性患乳腺癌有一定意义。
而牛奶中的钙质容易吸收,并且是最方便、直接的补充钙质的食物。每天一杯250毫升的牛奶就可以提供成人一天所需⅓的钙。
也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的健康机构都推荐人们每天要喝一杯以上的牛奶。
比如,我国的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饮奶300克,有条件的喝到500克。
美国农业部推荐的膳食指南建议每天三杯奶。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建议每天一到两杯奶制品。
而现实情况呢?我国居民人均每年摄入的牛奶只有8千克,人均每天22 毫升,远低于推荐量;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很多人根本就喝不到牛奶。
这个时候谈牛奶致癌,是不是太早了?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