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100%检出防腐剂!这些人心黑了!

它含有丰富的多糖、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是我国消费者最喜欢的干果之一。
无论直接吃还是煲汤、煮粥、做糕点都很不错,最近几年还出现了“枣夹核”的奇葩零食。
不过,大约从2012年开始,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红枣不合格的报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检出防腐剂“苯甲酸”。
很多人一看到化学名词首先想到的就是化工厂、人工合成、有毒有害,实际上苯甲酸是自然界常见的化合物。
【红枣自带苯甲酸】
新疆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调查证实,红枣中的苯甲酸并不是人为添加的,也不是化肥农药带来的。
在干枣的储存过程中苯甲酸含量变化也不大,因此只能是它自己产生。
当枣还是青色的时候基本检测不出苯甲酸,随着营养物质积累,枣逐渐成熟变红,苯甲酸从无到有,逐渐增加。
红枣收获后需要干燥,主要方法有自然晾干、晒干和热风烘干,这个过程中苯甲酸也会增加。
如果晒干,苯甲酸的含量会比晾干的多1-2倍。
如果烘干,苯甲酸含量普遍增加2倍以上。
有一项研究表明,烘干的金丝小枣的苯甲酸含量可以超过0.6%。
【红枣苯甲酸含量差异大】
红枣都含有苯甲酸,但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红枣中的苯甲酸含量有很大差异。
比如研究数据显示,新疆的骏枣、河北的金丝小枣中苯甲酸含量可以达到0.1%以上,市场上销售的狗头枣、滩枣等品种的苯甲酸含量也接近0.1%。
当然影响苯甲酸含量最大的因素还是干燥方式,自然晾干的红枣中苯甲酸含量相对会低一些。
【苯甲酸在植物中很常见】
苯甲酸并不是红枣的专利,许多植物都可以检测到它。
植物中常含有“苯丙氨酸”,在酶的催化下可以逐步转化为苯甲酸,是正常的代谢产物。
这可能是植物进化出的自我防护本领,可以抵御真菌和虫害。
多数成熟浆果中均含有0.05%左右的苯甲酸,有的品种含量可以达到0.1%以上,比如蓝莓、蔓越莓。
李子、杏子等水果,以及土豆、黄豆、豆豉、谷物、坚果等植物性食品中也可检出苯甲酸。
由于植物中普遍存在微量苯甲酸,导致以植物为食的动物体内也会有,例如牛奶、酸奶、蜂王浆,以及植食性动物的肌肉、内脏等。
因此如果你体内检出苯甲酸,我不会感到奇怪的。
【红枣没必要防腐】
适合红枣生长的地区常常比较干燥,例如新疆、甘肃、陕西、山西等,即使自然晾干也不太容易霉变。
为了提高红枣的含糖量,农户往往会等到10月中下旬采收,此时红枣实际已经半干,更没必要放防腐剂了。
此外,苯甲酸最喜欢偏酸的环境,比如pH2.5-4.0,而红枣并不是。
苯甲酸防腐需要有一定的量,一般为0.1%-0.25%,而多数红枣的苯甲酸含量都低于0.1%,实际起不到防腐作用。
【红枣“不得检出”苯甲酸?】
苯甲酸及其钠盐是我国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在很多食品类别可以使用,但它的允许使用范围并不包括红枣。
有些下三滥的“职业打假人”、“维权律师”利用这一点,勾结媒体炒作,向监管者施压,向企业勒索“封口费”。(报道出来的,往往是封口费没谈拢的)
一些地方的执法部门缺乏科学素养,又没有“过程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于是简单的将判定标准定为“不得检出”,闹了不少笑话。
消费者其实也很可怜,还为“维权斗士”叫好。你真以为打假人和律师关心你的健康?别逗了,这是生意。
【苯甲酸吃不出木乃伊】
虽然红枣自带防腐剂,但中国人吃了几千年都没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苯甲酸不会在体内蓄积,吃进去只需要大约半天时间就会排出体外。
更重要的是“剂量决定毒性”。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300毫克苯甲酸不会产生任何健康问题。
由于绝大部分红枣的苯甲酸含量不足0.1%,以此推算,就算你一辈子每天吃2斤红枣,苯甲酸的摄入量也远低于300毫克。你还担心啥呢?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