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反恐,食品安全的新挑战
时间:2015-03-16 01:20:00
来源: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作者:时雨

民以食为天,人民知道,政府知道,恐怖分子也知道。由此,利用食品进行恐怖主义活动就成了恐怖分子的手段之一。利用食品进行恐怖主义活动,虽然不像冷热兵器那样血洒街头,但给人造成的恐怖感、无处逃遁感,造成的社会动荡可能更甚于血洒街头。
最近,新西兰发生了一场利用食品进行的恐怖威胁的事件(见“奶粉投毒威胁:1080农药是个啥? ”),由于食品载体是婴幼儿奶粉,所以非常容易触动人们的神经。
出乎恐怖分子的意料,新西兰政府不惧威胁,不仅没有屈服于恐怖分子的恐吓,而且主动向社会,不仅是国内而且是国际,公布了整个事件,并为防范投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从生产到销售,从国内到国际。尽管这些措施还不能完全消除人们的担心,但至少在稳定社会安定上新西兰政府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一个很重要的胜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新西兰政府对这次事件的处理方法对我国今后处理此类事件是个很好的参考。
首先,主动公布事件,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事情往往就是你越保密,威胁者就越觉得你没有底气,越用你最害怕的进行威胁。尤其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威胁裹挟着谣言对社会的杀伤力是难以估计的。
第二,公布恐怖事件当然是要在有底气的情况下,新西兰政府在公布真相的同时,也公布了为防范恐怖分子实施投毒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果没有这一系列的措施,而且是国内国际看起来切实可行的措施,公布这样的事件只能是自乱阵脚。
新西兰的这次事件提醒我们,在恐怖主义蔓延的当今世界,我国绝不是世外桃源,应该对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与新西兰的奶与奶制品是大工业化生产不同,中国的食品生产既有工业化的大生产,也有作坊式的小生产,更有相当一部分处于中间状态,这一部分,既不是像作坊生产那样,产品的流通在较小的区域,又不像大生产那样有严密的生产管理,因此采取措施有相当的难度,一有风吹草动很容易引起消费者不安。
但是我国也有我国独特的优势,如,有超强的社会组织能力和宣传能力,只要方法得当,应能破解任何利用食品进行的恐怖威胁,只是我们应尽早做好准备,学习别人的经验,根据自己的国情做好准备。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
上一条弯曲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