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 “混进”中储粮临储库问题在哪里?
图片来自gettyimages
罗云波教授就最近的进口菜籽油混入中储粮临储库这一事件发表了言简意赅的看法,点拨我们正确理解这一事件。下面笔者就罗云波教授的看法,从国家禁止进口菜籽油进入国库的临储库的真正原因补充一点自己的看法。
中储粮湖北、湖南的受委托收储企业,违反中储粮收购政策,将进口菜籽油存入临储库存。消息一经披露,网上就掀起了轩然大波,中储粮总公司对此事予以了确认,并表示对于已经出现的混入情况,采取了整罐全部退出临储库存的措施,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用了骇人听闻的“污染”两字,中储粮高层反应迅速,网情汹汹,这仿佛是一件食品安全事故。
问题在哪里?就在于进口菜籽油恰恰就是转基因菜籽油。事件的发生使一些人误解转基因菜籽油确实有食品安全问题,所以中储粮才那么快地解决这个问题。也有人把这件事作为中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风向标。不少媒体甚至将其称为 “污染”事件。其实中储粮之所以如此之快地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因为进口菜籽油的安全问题而是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
2013年5月23日,根据国务院有关批复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于5月23日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13年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收购工作的通知》(国粮调〔2013〕117号)。《通知》中明确规定,“严禁将进口油菜籽加工后作为国家临时存储油入库”。
这一规定的出发点并非出于进口(转基因)菜籽油和国产(非转基因)菜籽油在安全性上有什么差异,或是进口菜籽油的品质不如国产菜籽油,而是为了保护我国农民的利益,扶持“三农”。因为进口油菜籽油大都是转基因的,价格低于我国非转基因菜籽油。
我国为了加强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标识管理,规范农业转基因生物的销售行为,引导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生产和消费,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简称《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标识制度。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必须遵守该办法。凡是列入标识管理目录并用于销售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应当进行标识;未标识和不按规定标识的,不得进口或销售。
这批进口的转基因菜籽油进入国库首先是因为其进口菜籽油的身份,无论其是否是转基因菜籽油都是违规的,只不过由于进口非转基因菜籽油价格贵,想赚取差价的违规者不会这样干而已。第二,进库的转基因菜籽油是否按我国的相关法规进行了标识?如未进行标示,以非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将会因为转基因菜籽油和非转基因菜籽油之间巨大的价格差别而形成商业欺诈,同时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目前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讨论已经白热化。在反方那里,转基因食品一无是处,除怀疑其安全性外,还有专家声称既不增产,也不抗虫。那么,为什么进口转基因菜籽油与国产的非转基因菜籽油的价格每吨能相差千元上下?
保护我国的“三农”是政府的大政方针。然而在我国进入WTO,在商品经济的态势下,在转基因食品有着无可辩驳的竞争优势情况下,这样的保护能维持多长时间?
当世界主流已经利用转基因食品强国利民之时,我们还在无休止地感情用事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国家、科学家应欢迎对转基因食品的质疑,民众、媒体也有质疑的权力。但在质疑之前一定要根据全面的材料,不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要跨界(科学家只是某个领域的,相对于另一个领域就不是科学家了),不要戴帽子、打棍子。毕竟我们的共同愿望是希望国家好,人民好。
更多阅读:
罗云波:进口菜籽油混入储备油库背后的警醒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