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科普应更严谨些
图片来自gettyimages
2013年9月13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生活实验室”节目为了普及食品添加剂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做了3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用硫酸铜及其他两种食品添加剂浸泡海带,看貌似漂亮的海带是如何生成的。第二个实验是揭秘餐馆里的几种汤的制法。第三个实验是食品添加剂在牛奶中的防腐作用。
第一个实验揭露的问题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硫酸铜的超范围使用问题,基本没问题;第二个实验是各种调味剂复合使用的问题,解除了一些消费者甚至食品从业者认为的调味剂调出来的汤不安全的担心。该实验设计的很是巧妙,整个过程跌宕起伏,最后峰回路转,相信会给消费者很深刻的印象。第三个实验则非常值得商榷。
在第三个实验中,实验员在两个杯子里分别盛了小半杯牛奶,然后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添加了一小勺不知名的食品添加剂级防腐剂,然后将两个杯子一起放在冰箱里24小时左右。24小时后,将2杯奶分别倾入2个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酒精。加入酒精后,加防腐剂的牛奶试管中的牛奶没有变化,而没加防腐剂的牛奶试管中的奶起了变化,说明有细菌生长。
首先,食品级防腐剂在食品中的健康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食品都允许添加防腐剂。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1》中并没有那种防腐剂被允许添加到巴氏消毒奶和灭菌奶中,所以在电视上用牛奶作为实验物会使观众认为我国超市出售的牛奶中是添加了防腐剂的。也会使一些在巴氏消毒奶和灭菌奶中非法添加防腐剂者找到借口。
第二,实验中未加防腐剂的牛奶放在冰箱中第二天就开始微生物大量繁殖了。这会使消费者对保质期10天的巴氏消毒奶和保质期8个月灭菌奶的卫生问题产生疑惑,因为一般消费者不会注意到实验奶是敞口放在冰箱中,也不会追究装实验奶的容器是否是经过消毒的。
第三,实验中,实验员在小半杯牛奶中加了一小勺防腐剂,随意性非常强。其实即便在可以加防腐剂的食品中添加防腐剂也是有着严格的剂量要求的,本实验不用加那么多防腐剂照样可以达到目的。
电视科普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可以直观地展示和解释一些科学道理。然而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好的信息容易接受,错误的信息也容易接受。因此电视科普应十分重视科普过程的严谨性,不要顾此失彼,不要在介绍一个正确的信息(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的有利作用)时候无意中给观众了错误的信息(牛奶是添加了防腐剂才没变坏的和防腐剂的添加是大量的、随意的)。而一些错误的信息有时恰恰迎合了一些社会上的错误传言,给消费者带来认识混乱。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