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家论坛 > - 内容详情

新闻资讯

如何看待“天下奶粉一样毒”?

 时间:2013-08-10 01:50:00    

  新西兰奶粉肉毒梭菌事件使迷信洋奶粉的部分消费者不知所措,洋奶粉开始跌下神坛,许多人哀叹“天下奶粉一样毒”。不知以后信谁好了。
 
  “天下奶粉一样毒”想法的思想根源还是在食品安全零风险。有的消费者只要知道了什么食品有问题就唯恐避之不及,认为百分之百安全的食品吃了才放心、安全的食品就应该是零风险。事实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食品就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我们早有专家说食品安全不可能零风险,只是真言逆耳,许多人不相信罢了。
 
  当然,虽然做不到零风险,但不等于对风险视而不见,对风险不控制、不监管。怎样控制?如何监管?有人提出生产过程监管。过程监管似乎是一个好法子,但由谁来进行过程监管?政府吗?一个国家有多少食品生产企业?都进行过程监管需要如何庞大的一支队伍?得花费纳税人多少财力?而且成本最后还是要消费者来承担,这种做法不存在可行性。因此,我也不建议监管部门因为此次事件而增加肉毒梭菌作为常规检测项目。
 
  其实,有一现成的法子,那就是早年卫生部提出的,我国学者研究多年并在一些企业实施过的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方法,即企业将食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看哪些环节是控制危害的关键环节,找出关键环节后再找出控制这些环节的办法,从而保证产品的安全可靠。在食品生产上,国际上广泛推行这一方法,并将其简称为HACCP方法。不但我国,相信世界各国都不可能对食品生产厂进行生产过程监管,因此HACCP会不分国籍地受到大家的欢迎。
 
  将采购食品生产的原料作为第一个关键控制点几乎是所有实行HACCP食品企业的共同做法,如果严格执行,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合格的产品就不会产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生产有毒奶粉的企业显然没有把好原料关。
 
  除了HACCP操作方法,食品从种植到生产过程中还有GAP(良好农业规范)、GMP(良好操作规范)等措施从种植生产等过程保障质量。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这些措施,从生产过程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好的食品。 
 
  与天下奶粉一样毒有异曲同工之妙想法的是为什么食品安全事故不能防患于未然、阳光总在风雨后?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如前所说,由于食品生产本身的特点,只能企业自己保证生产、监管部门事后监管,陈君石院士反复说“好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道理就在这里。
 
  诚然,那么大批的食品出问题后才发现,有关监管部门是脱不了干系的,否则干嘛还要监管部门?新西兰政府应就此调查研究,对失职部门进行追究,对消费者道歉赔偿,处理有关生产厂家,追究政府相关人员的责任,做负责任的政府。
 
  市场是逐利的,要想保证消费者的健康,仅有那只看不见的手还不行,看得见的手要行动。行动未必都是事后监管,提高企业的自我管理水平要和事后监管联合起来,尽可能多地堵住漏洞,尽可能早地发现漏洞,尽可能好地保证食品安全。
 
——时雨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