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家论坛 > - 内容详情

新闻资讯

鼠迹狐踪,监管者该行动

 时间:2013-05-21 01:57:00  来源: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作者:阮光锋


图片来自gettyimages


  自媒体曝光江苏团伙用狐狸肉和老鼠肉冒充羊肉以来,羊肉成为了我们担心的对象。想到自己去餐馆吃的涮“羊肉”可能是老鼠肉,很多人心头都会泛起阵阵恶心。不过,恶心之余,我们是否应该想想,吃了这种肉究竟是否会对人产生什么危害?

  
老鼠肉冒充羊肉究竟有何危害?

  老鼠肉冒充羊肉,可能的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未经检验检疫

  据媒体报道,用狐狸、水貂、老鼠等冒充羊肉的肉制品都是没有经过检验检疫的。根据我国规定,所有销售的肉类必须经过检验检疫,而未经检验检疫的肉来冒充羊肉可能存在寄生虫、病原菌等污染的可能性,如果吃的时候又没有烹调熟透,安全风险就会更大。

  2.滥用添加剂

  此次老鼠肉事件中也涉及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问题,据公安部公布的信息,不法商贩通过添加明胶、胭脂红、硝酸盐等手段把老鼠肉“制作”成羊肉销售。据国家规定,硝酸盐不允许添加在生鲜肉、冷冻肉等食品中;而使用明胶若是工业明胶,就可能存在重金属的污染。滥用食品添加剂会给老鼠肉冒充羊肉增加健康风险。

  重拾消费者信心迫在眉睫

  老鼠肉冒充羊肉卖,那就涉嫌造假。事实上,如果“羊肉”不是羊肉,或者不是100%的羊肉,但却以羊肉销售,那就是商业欺诈、造假行为,是应该受到法律的打击的。

  此次老鼠肉冒充羊肉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大莫过于给消费者信心的沉重打击。在新浪微博上,这个话题的讨论量过亿,无数网民惊呼“今后我们还能吃什么肉?”,人们对政府监管的质疑也更加强烈。不法商贩用老鼠肉冒充羊肉销售,却没有及时被监管发现,恰恰也反应了我们政府在监管方面的缺失,政府部门更应该重视,妥善处理,同时加强监管,重拾消费者信心。

  这次老鼠肉冒充羊肉事件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今年发生在欧盟的马肉风波,这两个事件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食品造假。回顾整个事件,欧盟在处理马肉风波中的一些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首先,欧盟的食品安全部门及时做风险交流,甚至爱尔兰食品安全局的局长也亲自撰文讲食品安全的风险交流。爱尔兰食品安全局不但首先发现在牛肉中掺有马肉,而且带头公布抽检结果。而我们国家的相关部门目前虽有报道称上海食安办带头抽检,但依然未见抽检结果。消费者对政府的信赖建立在对安全风险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公布抽检结果,让人们充分了解安全风险。

  其次,欧盟及时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调查事件真相。2005年以来,爱尔兰食品安全局的常规安全检测就已经采用了DNA检测法检验鸡肉片、烟熏野生和饲养鱼及外卖鱼肉制品的真伪。这也是爱尔兰能最先发现马肉的原因之一。马肉风波发生后,欧盟也采取DNA检测来排查市场上的马肉。目前,如果想从监管、从监测手段上打击假羊肉泛滥的问题,也只能依据DNA检测去辨别市场上的真假羊肉。

  此次老鼠肉冒充羊肉事件也说明,政府的监管规定和标准需要不断改进,才能更及时地在食物生产链条中发现造假行为。目前,我国很多标准的重点是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但是,最近几年鸭肉冒充羊肉、猪肉冒充羊肉等等假肉事件的发生,提醒我们也应该加强对食品真伪的鉴定。对于肉制品而言,应该包括掌握肉的形态、质构等,并使用DNA检测技术对可能出现在原材料成分中的动物产品进行物种监测,保证人们健康吃真肉。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