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中抗氧化剂的蹊跷
时间:2012-12-29 02:09:00
为什么要加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就是一类让含脂肪的食品不要很快发生氧化质变的添加剂。
脂肪特别容易接触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比如,如果你的锅里面有一些油,很长时间你都不洗,过几天这个油的味道会有变化,产生我们常说的“哈喇味”,这就是脂肪氧化的表现。脂肪氧化不仅会产生难闻的哈喇味,还可能产生有害的聚合物危害健康,所以,要尽量避免。在食品工业中,通常的方法是加入一种食品添加剂,即抗氧化剂。
来看看该企业涉嫌违规使用抗氧化剂的三种食品:芒果酥、芝麻香酥沙琪玛和落花生酥心糖。查阅营养数据发现,这几种食品虽然是糖果点心,但是含有脂肪的量都高达20%左右,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是非常容易发生氧化的,所以,加入抗氧化剂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过,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GB275—2011的规定,BHT和TBHQ并不允许用在糕点或糖果类食品里,也就是说,这三种食品中使用BHT和TBHQ是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
人为添加还是配料带入?
事发后,该企业坚称并不是人为添加的抗氧化剂,而是配料带入的,其中芒果酥和芝麻香酥沙琪玛中的TBHQ、BHT为原料食用油带入,而落花生酥心糖中的TBHQ则为花生仁原料中带入,均非人为添加。是否是人为添加我们不管妄断,但是,由配料带入的食品添加剂需要标示吗?
我国国家标准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食品添加剂标注的一般原则是: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在食品添加剂项中标注;非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在食品添加剂项中标注。考虑到大部分食品中配料的使用比例都不高,一般认为,作为配料使用的食品,其中所存在的食品添加剂是不用标注的。
不过,我们知道,很多食品并不是单一的食物,可能是多种配料一起做的,比如蛋糕,既有面粉,还有鸡蛋。考虑某些配料的使用比例会比较高的特殊情况,我国标准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25%的复合配料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若符合GB 2760 规定的带入原则且在最终产品中不起工艺作用的,不需要标示。”反过来看,如果一种配料的使用量超过了这种食品的25%,还是要标注的。
但是,即使要标注配料中的食品添加剂,标准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也有明确规定:按加入比例的多少递减,同时对配料中的各个成分单独标注。例如,一种巧克力饮品,国标的举例是这样的:
这个例子中,巧克力就是配料。根据国标规定,如果配料中食品添加剂要标示,应该是单独将配料也标示,并在括号内单独标注配料中的食品添加剂。
可以看出,就算该企业产品中抗氧化剂是配料带入的,那么,这三种产品的食品标签的标注也是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依然是不合格的。
除了我国之外,美国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均允许使用。不过,对于这两种抗氧化剂的使用规定却有所不同。其中,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中,这两种抗氧化剂的使用范围包括糖果和其他烘烤食品,徐福记的这几种产品分别可以归为糖果和其他烘烤食品。可以认为,如果按照CAC的标准,徐福记是符合规定的。但在美国,FDA也不允许这两种抗氧化剂用到糖果中。
加了抗氧化剂的糖酥食品还能吃吗?
既然这三种产品并不符合我国规定,很多人可能会想:那是不是意味着吃了就会有危险?这几种加了抗氧化剂的产品还能吃吗?能不能吃还要来看看这两种添加剂的安全性吧。
BHT,全称叫二丁基羟基甲苯,分子式C15H24O,是食品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抗氧化剂。它稳定高,抗氧化作用较强。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 276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BHT可用于食用油、坚果、籽类食品、方便面、饼干、腊肉及膨化食品等中,最大允许使用量是0.2g/kg。TBHQ,全称特丁基对苯二酚,同样是一种常用的抗氧化剂,在我国,它的使用范围和BHT基本相同,允许最大使用量也是0.2g/kg。
不过,安全评价表明,这两种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都很好,适量吃点这三种产品并不会有危害,作为消费者,也不必过于恐慌。
另外,查阅了下这三种产品的营养成分表,这三种产品都是高能量食物,每100克的能量都在400-500大卡之间,含糖量超过50%,脂肪含量约20%。所以,从营养学角度考虑,这几种食品都不是什么健康的食品,就算没有抗氧化剂,也不建议大家长期、大量吃,因为高糖高脂肪食品所引起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危害甚至比这点抗氧化剂大得多。
阮光锋 供稿
【本文版权属于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hinafic.org),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media@chinafic.org。】
上一条吃什么真的能补什么吗?
下一条食品级VS工业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