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专题 > - 内容详情

新闻资讯

食品安全焦点解读 2016

 时间:2017-01-02 10:39:00  来源:原创  作者:CFIC
  最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但大量不实报道给消费者造成了极大困惑和恐慌。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在过去的一年了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食品安全焦点和热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了解读,希望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加理性地认识食品安全,消除饮食的顾虑。
 
点击下列标题,了解更多内容。
 
1.预防儿童肥胖,要从这些做起!

  媒体报道复旦大学研究人员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文章,称发现江浙沪儿童体内普遍含有兽用抗生素,认为这些兽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肥胖。该信息引起了一些家长的恐慌。
  谁写的?事实上,抗生素残留于儿童肥胖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此次发现儿童尿中抗生素的检出与肥胖有关,应该也是属于偶然相关而已。任何危害与剂量之间都存在相互关系,离开剂量就无从谈起。人们因暴露于食品中极低浓度的药物残留而使健康面临可察觉的不良风险的可能性非常低。预防儿童肥胖更应该从后天入手,通过吃、动平衡达到预防控制儿童超重肥胖发生。此段的说服性不强,钟凯的原文说服力强。

2食物中的农药残留,你应该了解的8个问题

  从超市到农贸市场,我们每天都可以买到成百上千种既营养又新鲜高质的水果和蔬菜。为了保证充足的食品供应,常规作物和有机作物的种植农户都会采用多种方法来保护农作物免受杂草和害虫的侵害,其中就包括农药。虽然我们都设定了严格安全标准来保证食品供应的安全,但是,很多人还是担心农药的使用以及可能残留在食物上的农药。事实上大部分农药残留都都被限制在对成人和孩子都安全的水平。通常情况下,接触蔬果农药残留的风险是很低的。
 
3.三氯蔗糖真的致癌吗?到底能不能吃?

  三氯蔗糖则是甜味剂家族中的一员。“美国公众利益科学中心”(CSPI)发布报告称应该避免食用三氯蔗糖,依据是近期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三氯蔗糖会增加动物发生癌症的风险。事实上三氯蔗糖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15毫克/千克。考虑到三氯蔗糖的甜度是蔗糖的600倍,这相当于180克蔗糖产生的甜,正常食用不会“超标”,意味着它的安全性很好,正常饮食完全不用太担心。
 
4..美酒里的“致癌物”,我们需要担忧吗?

  在《名贤集》里有这么一句话,叫作“酒要少吃,事要多知”。这就告诫人们,美酒虽美,但要适量。饮酒适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美酒里的致癌物——氨基甲酸乙酯也常受到人们的关注。事实上美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只要是符合标准的,都是安全的。从抽样数据来看,国内葡萄酒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也没有超过国际标准。
 
5.常吃白米饭危害等同于抽烟?误读!

  有媒体报道称,常吃白米饭的危害等同于抽烟,依据是一项新研究,新研究称,饮食中摄入高血糖指数(GI)的食物会使肺癌的风险增加49%,高GI的食物包括白面包、硬面包圈、玉米片、爆米花、白米饭等。大量媒体在报道时称,白米饭会导致肺癌、危害等同于抽烟。白米饭真的会使人患肺癌吗?吃白米饭=抽烟?其实,这个报道只是对原研究的歪曲解读,说吃米饭等同于抽烟则完全是吓唬人的标题党。正常饮食、吃米饭并不会导致肺癌。
 
6.不锈钢热水壶会使人记忆力衰退?

  近日有消息称,家里用的电水壶用的高锰钢、会释放重金属锰,受访的中山大学博士称会导致记忆力衰退。其实,这条消息只是一种错误解读,正规的不锈钢制品并不会有锰超标的风险,而且,我们通过饮食摄入的锰也处于安全水平,不需要太担心日常食用不锈钢电水壶或者锅会导致锰中毒。。
 
7.不锈钢保温杯、水壶和锅,锰不可怕,可怕的到底是什么

  江苏发现市售不锈钢保温杯,有37%存在重金属迁移安全风险。北京媒体跟进,发现北京市场上不同品牌保温杯,重金属迁移是普遍现象,锰尤其多。这种报道年年都有。解读分两派,一派强调锰超标会导致记忆力衰退和帕金森综合征,一派反驳小题大做,所谓锰超标危害是杞人忧天。事实上使用不锈钢的锅和杯子,从嘴巴里吃进去的锰,总是穿肠过,消化道吸收率仅只1-5%,不至于吃出来锰中毒的。汽车尾气排出的锰,才是主要暴露途径。
 
8.低钠盐是“送命盐”?危言耸听!

  最近,微信朋友圈都在疯传“急诊的高钾血症越来越多,追问病史,许多人都用的低钠盐。因为低钠盐比普通盐贵,人们认为贵的就是好的。我们肾脏科医生,天天讲,就买最便宜的雪花盐,不能买低钠盐,其实低钠盐就是高钾盐,是送命盐...”事实上健康的集体使用,食用低钠盐,用它替换日常食盐,是安全的、而且低钠盐中的钾,还有益于身体健康的。


9.陈君石:我对“垃圾食品”的看法

  “垃圾食品”这个说法来源于英文词junk food。根据牛津词典,junk的意思是无用或无价值的东西,而junk food则为 “垃圾食品”(制作、食用方便,却有害健康的食品)。事实上“垃圾食品”不是一个科学的定义,食物本身并没有“垃圾”还是“健康”之分,没有垃圾的食品,只有垃圾的搭配。
 
10.蒜薹浸泡甲醛?你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一个小视频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广泛传播,转发的时候还称:“最近大家不要买蒜苔了,知道她们在干什么吗?为了能不腐烂他们在沾甲醛,现在太不安全啦,大家一定要多了解一些健康知识吧”。事实上,仅从视频,很难说就是甲醛。消息中直接断定是甲醛,就太武断了。而且浸泡可以是杀菌剂、保鲜剂,这些制剂只要合理使用、符合标准,不会对人有何危害。退一步讲即便真的是甲醛,大家也不必恐慌,因为甲醛很怕热 ,在高温时很容易挥发,一般来说,在运输贮存和烹饪过程中,都会赶走它。
 
11.农户用不明白色液体处理蒜苗!你猜不到加了什么...

  蒜薹(又叫蒜苗)是大蒜幼嫩的花茎,是我国居民常吃的一种蔬菜。你一年四季都能在菜场买到它,网上流传的农户处理蒜苗用的不明白色液体,很可能是杀菌剂,大家不必恐慌。
 
12.樱桃核含氰化物?5颗就能中毒?

  香甜可口的樱桃上市了,很多人翘首以盼。不过,最近有一则新闻说,一位游客摘了5颗樱桃吃后出现腹痛、头晕症状,原因是吃的时候把樱桃核嚼破了,导致氢氰酸中毒。大量媒体报道称樱桃核含有剧毒物质氰化物,不能咬破。事实上新闻中樱桃核仁导致的氰化物中毒却几乎没听说过。缺乏证据的前提下,媒体在报道时将元凶直接定为樱桃核不是负责任的做法。
 
13.吃海带导致甲亢?不要错把相关当因果

  网上说海带是强碱性食物,有助于怀男孩。为了二胎生儿子,武汉一位女士每天吃很多海带,蒸、煮、凉拌、炖汤……还换着方式吃。但最近她却查出患甲亢,医生说是因为海带吃太多、碘摄入过高导致的。大量媒体在报道时称,把海带当饭吃会得甲亢。事实上只要是健康的成年人,正常饮食的话,每天吃海带的量是安全的。医生把“相关性”等同于“因果关系”,媒体报道就更容易不加分析进行报道,说每天把海带当饭吃导致甲亢是缺乏科学证据的。
 
14.奶粉中检出纳米颗粒,可以放心给宝宝吃吗?

  据美国《食品安全新闻》此前报道,美国环保组织研究人员近日在对市场销售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检测时,从雅培、美赞臣、雀巢等6款知名婴幼儿配方奶粉检出纳米级大小的原料成份。报告称这些粒子有害婴幼儿健康事实上,这个报告来自一个民间的环保组织,发布的信息并不具权威性。就纳米化学物来说,目前国际上并未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认为所有纳米食品都是安全的或都是有害的。 而且,我们平时吃的食物(奶、粮食等)中普遍存在天然的纳米级颗粒,人们已经安全食用了数千年。消费者不必因为该报道,而过分担心。
 
15.调查显示儿童餐普遍营养成分偏高?营养评价须严谨!

  在生长发育期,儿童的营养需求以热量和蛋白质最为重要,所以在评价儿童营养餐时,首先应当评估餐食的总热量和总蛋白质的供应情况——是“不足”、“适量”、“充分”还是“过量”,在评价完热量和蛋白质的营养供应情况之后,我们再来评价重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如钙、铁、锌、维生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D等的供应情况。像报道中所提及的饱和脂肪酸、(精制)糖和钠,实际上并不是营养评价中首要考虑的指标,仅以此结果得出“儿童营养餐营养成分偏高”的结论也实在颇为牵强,这样的结论也只会背离调查的初衷,徒增公众的恐慌。
 
16.复原乳的营养价值真的不如鲜奶吗?

  网上一直有说法称,市售60%的液态奶是奶粉冲兑的“复原乳”,还有说法称复原奶由于经过超高温处理,“复原乳营养流失严重”,维生素保留10%就不错了。复原乳也一直背负着“没有营养”的罪名,很多消费者也不敢购买。事实上,复原乳并不是“劣质产品”,也不是“没有营养”的差等生,更不是假牛奶。只要它规范生产,规范标注,复原乳是可以给人们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钙的,消费者就可以放心购买。
 
17. 抗生素残留有多大危害?这23个真相你必须知道!

  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一直是人们担心的话题。本文详细讲解了全面介绍了抗生素的相关问题,大家能够在阅读中对我国抗生素使用现状及兽药使用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8.专家问答|如何有效地远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球状细菌,不管有没有氧气的存在,它们都可以生长。在良好的营养环境中,它们会长成黄色的“菌落”。日常饮食中,是否一点都不能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呀? 客观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自身并不是那么可怕,因为它们对温度很敏感,;煮沸的水对它们的杀伤力堪称“秒杀”。消费者都希望食物“绝对安全”,对于“可能危害”的东西“零容忍”,这并不现实。而且食品中允许一定量的金黄的葡萄杆菌的存在。
 
19.家有胖儿童怎么办?听听营养专家的建议

  没错,快乐的童年必须有营养。家有胖儿童怎么办?如何既能够保证孩子营养所需又有利于控制体重呢?营养专家范志红老师指出,家中有肥胖儿童父母要注意日常饮食,增加谷物的摄入量,减少高热量饮料的摄入,保证膳食平衡,增加孩子的运动时间。
 
20.益生菌如何“益生”?

  最近几年,各种益生菌饮料越来越多,一些产品的宣传中往往会暗示它有促进消化、改善免疫、通便、美容等等潜在功效。这些益生菌和到底是如何“益生”的呢?理论上讲,益生菌对健康的益处还是很有可能的,益生菌更多的只是一种辅助作用,不能发挥直接的治疗作用,益生菌的研究也是为了配合药物治疗,而不是取代药物。至于它们“保健功能”的传说,消费者需要注意,科学概念上的可行,跟商品广告中的宣称是两回事,目前来说,益生菌产品的大部分健康功效都没有足够证据,还是不要过于迷信它的功效。
 
21. 苦丝瓜会使人中毒?

  但近日有报道称,一家三口因吃了苦丝瓜后就上吐下泻,后来还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化验结果表示,姜阿姨一家的呕吐物、排泄物中均含有碱糖甙生物碱,正是这种生物碱造成3人出现中毒症状,并险些要了他们的命,而毒素就是来自苦丝瓜。生活中,正常的丝瓜味道通常是不苦的,食用后也不会引起中毒。苦丝瓜与普通丝瓜长得很像,从外表长相上人们很难区别,但苦丝瓜却含有一种碱糖甙毒素,加热后也很难去除,如果不小吃吃了,通常在半小时至数小时内,就可出现中毒症状。所以,如果丝瓜味道特别苦,那就最好不要吃了。
 
22.吴永宁:小龙虾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吗?

  不少媒体报道称,吃小龙虾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如果一旦患病,很容易出现肌肉酸痛等症状,甚至导致肾损伤。这可让人们忧心忡忡。吃小龙虾真的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吗?还能放心吃小龙虾吗?事实上,目前并未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显示吃小龙虾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如果吃完小龙虾后出现上述类似横纹肌溶解的症状,怀疑自己得了横纹肌溶解症,就应该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同时积极缓解诱因。
 
23.11款酱油被检出致癌物,还能愉快地打酱油吗?

  有媒体报道,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此前检视了市面上的40款常见豉油、酱油及鲜露,发现11款酱油含微量可能致癌物“4-甲基咪唑”。消息迅速在朋友圈传播,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4 - 甲基咪唑是个什么东西?为何会出现在酱油中呢?还能愉快地吃酱油吗?根据目前的研究结论,对酱油的这个“致癌指控”并没有足够的证据。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大家也不用太担心,正常吃点酱油并不用太害怕。媒体在报道和传播时称它为“致癌物”完全是夸大了危害的标题党行为。
 
24.可乐检出防腐剂,还能放心喝吗?

  最近可口可乐公司的碳酸饮料因防腐剂苯甲酸超标而出现在进境不合格食品的名单上,这已经是2016年上半年以来,可口可乐第四次出现在质检总局的进境不合格食品名单上了。大量媒体报道称,苯甲酸是一种防腐剂,过量摄入会导致人体肠胃功能、血液酸碱度失调,甚至致癌。事实上,苯甲酸是允许作为防腐作用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性还是较高的,正常饮食并不用担心。此次进口可乐之所以会被判定不合格,并不意味着它是劣质、不安全产品,可能是由于中、美标准的不同。
 
25.无糖月饼、保健月饼到底好不好?朋友圈的自制月饼要不要买?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走亲访友、自家团圆都少不了月饼。商家推出各种“健康月饼”,比如无糖月饼、保健月饼等,朋友圈还有不少人在晒(卖)自制月饼,它们自称纯天然、无添加。这些健康月饼是不是真的更健康呢?
 
26.你知道的“黄曲霉常识”,几乎都是错的!

  黄曲霉毒素是人类已知的最强的致癌物之一,它广泛存在于各种农作物中,尤其是油料作物,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见黄曲霉素的存在,但是您真的了解黄曲霉素吗?比如霉变不一定就是黄曲霉素造成的;没有发生霉变的花生不一定就没有黄曲霉素;污染黄曲霉的花生也不一定就是黄曲霉;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也不只有黄曲霉,还有寄生霉素等等。
 
27.蓝色蔬菜有猫腻!赶紧试试你家的菜上面有没有这个东西!

  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一段消息,用白色的餐巾擦拭葱叶,出现了蓝色痕迹,此消息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甚至还有教授解读到变蓝的原因是因为使用了硫酸铜,铜离子是一种重金属离子,硫酸根离子是一种强腐蚀的酸,长期食用会导致重金属离子中毒。然而硫酸铜在农业上的运用广泛,主要可以作为一种杀菌剂,俗称“波尔多液”。铜虽然属于重金属,但它也是人体需要的金属元素,正常人每天大约需要摄取2-3毫克,此外,铜离子也并不存在蓄积毒性,硫酸铜也被认为是安全性很高的一种农药。中国的国家标准曾规定食品中铜的残留每公斤不超过10毫克,但在2010年左右顺应世界潮流,取消了这一限制。
 
28.超声波洗菜可去除农残99%?你这钱掏的冤不冤!

  最近,市面上出现假借农药残留危害的名义,推销超声波清洗机的商家。商家宣称现在的水果所使用的农残已经越来越多,抽检发现的超标案例也屡见不鲜,国家对于农残有提出了新的政策等等。目前当然是以上述名义推销自己的产品。根据专家组分析,采用超声波降解农药残留的效率并不如降解污渍的效率高,若是想要将农药残留的量降低70%-90%,则需要超声1-2小时,明显不符合实际的运用情况。
 
29.发芽土豆不能吃,才怪

  “土豆发芽就不能吃”相信这样的言论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深入人心,关于发芽土豆有毒的说法相信大家都知道主要是龙葵素的影响。但事实是龙葵素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处理的办法有很多:第一,龙葵素在土豆中的分布并不均匀,表皮和嫩芽的含量最高,因此可以削皮,挖去发芽部位周边1-2公分厚,挖掉变色的部分;第二,土豆切片或切丝,用凉水浸泡半小时以上,换水继续浸泡。龙葵素可溶于水,浸泡可去除大部分,换水后继续浸泡的目的是防止土豆变色;第三,龙葵素和其他很多生物碱一样,不太耐热,烧熟煮透能降解剩余毒素。龙葵素最怕的是酸,因此炒土豆的时候放一些醋,解毒效果更好。
 
30.孔雀石绿屡禁不止,如何放心选购水产?最靠谱的技巧在这里!

  孔雀石是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孔雀石绿和它只是颜色相近。常见的孔雀石绿违规使用主要可以有四种情况:养殖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鱼池消毒、暂养消毒。但是孔雀石绿的风险并没有那么高,根据计算,一个60公斤重的成年人,活到80岁,每天吃6两鱼肉,则孔雀石绿的残留量要达到每公斤400微克,刚好达到对人体有害的剂量线。同时,文章中还指出了如何通过观察选出安全性较高的水产品。
 
31.红枣100%检出防腐剂!这些人心黑了!

  从2012年开始,全国各地不断出现了红枣不合格的报道,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由检出了防腐剂“苯甲酸”所致。其实红枣本身含有一定量的苯甲酸,而且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红枣之间苯甲酸的含量差距很大。正常情况下,随着部分植物的成熟,在酶的催化下,植物本身含有的苯丙氨酸也会转化为苯甲酸。职业打假人常常利用这一“疏漏”,将“不得添加”与“自身含有”混为一谈,从中牟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评估,即使每天吃2斤枣,苯甲酸的摄入量也远远低于300mg,因此,天然含有的苯甲酸并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
 
32.牛奶:到底是营养佳品,还是把人类送进坟墓的致癌物?

  这两天,一篇《牛奶将人类送进坟墓》的文章在朋友圈被炒得沸沸扬扬,文章称:美国科学家发现牛奶中的激素IGF-1是一种致癌因子,会导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同时牛奶中的蛋白质过多,尤其是酪蛋白,蛋白质过量能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肾结石、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等患病几率,迟早会将人类送进坟墓。这篇文章迅速引起广大吃瓜群众的恐慌。然而,牛奶真的如文中所言,是把人类送进坟墓的致癌物吗?
 
33.酱油中含有可能致癌物?专家:致癌性极低无须担心

  酱油里也有可能致癌的物质?近日,一则中国香港地区消费者委员会检测酱油发现可能致癌物——“4-甲基咪唑”的消息广为流传,广州老字号珠江桥牌蒸鱼豉油和珠江桥牌金标老抽王的两款产品同时“上榜”。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阮光锋表示,“4-甲基咪唑”是酱油焦糖色的副产物,以目前其在酱油中的含量,致癌风险极低,市民不必恐慌。
 
34.多家快餐连锁用抗生素鸡?!我们还能放心地吃鸡吗?

  近日,有报道称国外几个机构联合发布报告,对美国最大的 25 家快餐企业关于肉类和家禽类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评级;其中几家全球知名的连锁餐饮品牌,都位列最低的 F 级。还声称,这些餐饮商已经承诺在美国将采购“不用抗生素的鸡肉”,而中国却并非如此。一时间,肉类食品中的抗生素问题,又被推到风口浪尖。很多人开始担心:到底还能不能放心地吃肉了?
 
35.烤冷面烧不透?这“实验”到底说明了什么?

  烤冷面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小吃,传统而简单。不过,最近一条消息称烤冷面经1500度高温加热都能坚持很久,只会产生略微臭气和烧焦味,完全闻不到烧掉食物的味道。烤冷面之所以这么劲道,都是加了化学物质,甚至加入剧毒化工原料“硼砂”。消息迅速在朋友圈扩散,并造成了广大吃面群众的惊慌,很多人都来向我询问。冷面到底是怎么做的?真的会加各种化学物质吗?为什么1500度烧都没事?还能放心吃吗?

36.二噁英超标,螃蟹还能放心吃吗?

  二噁英(Dioxin)是一类含有环状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共有200余种,其中有29种是公认的有毒物质,世界卫生组织为其制定了毒性剂量的参考值。它的主要威胁是慢性毒性,包括影响生殖发育、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等。根据数据显示,制定二噁英限量标准的国家和地区很少,目前国际标准并无二噁英相关指标,中国大陆、美国以及中国香港也没有制定二噁英的限量标准,只有欧盟、韩国和中国台湾设立了此标准。之所未开始设立相关标准,与制定标准后的管理成本,及风险评估有很大的关系。
 
37.大闸蟹居然检出致癌物“二噁英”,还能吃吗?

  现在正是吃大闸蟹的最佳季节,美味的蟹膏蟹黄总是让人欲罢不能。不过,近日,香港特区食物安全中心通报,来自江苏两家养殖场的大闸蟹被检出致癌物二噁英含量超标。通报指出,消费者如果摄入过量二噁英,可引致氯痤疮、皮肤出疹及变色等皮肤病,以及体毛过多等问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把二噁英列为一类致癌物,长期摄入二噁英会牵涉到免疫系统、生殖功能、内分泌系统及发育中神经系统的损害。这一消息迅速在国内引起轰动,吃货们最忧心忡忡。二噁英是什么?大闸蟹中为何会出现二噁英? 还能放心的吃吗?

38.洪水渐去,食品安全不能放松警惕

  进入7月,我国很多地区迎来了强降水天气。今年的暴雨来得异常猛烈,已经在很多地方造成了巨大损失。如今,暴雨渐去,灾后重建工作也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了。辛劳之余,小编提醒大家,请注意您个人的饮食健康,小心“病从口入”。
 
39.工业明胶来袭,凉粉还能放心吃吗?

  近日,媒体曝光警方破获一起工业明胶案例:辽宁一对夫妇从吉林通化、沈阳等地购进工业明胶,一年多时间生产出4000多千克毒凉粉,毒香肠2135公斤,毒凉皮3562公斤,毒皮冻750公斤。面对警方询问,夫妻俩承认:“我俩从来不吃凉粉!”工业明胶到底为何会被用到凉粉、香肠等食品中?有多大危害?我们该如何避免危害呢?
 
40.生鲜奶更健康?小心布鲁氏菌要你病!

  最近,大连一对母子相继得怪病,反复发烧数月一直查不出原因,后经大连市疾控中心确认娘俩得了布鲁氏菌病,原因则在于他们喝了一年多的新鲜羊奶。布鲁氏菌病是怎么回事?不是都说生鲜奶更健康吗?为何他们却喝出了毛病?
 
41.巧克力检出矿物油,吃了就相当于吃油墨?

  甜食对孩子们来说总有独特的魅力,很多家长也会给孩子们买各种各样的糖果,巧克力就是最爱。最近有媒体报道,德国一家民间食品监察组织 Foodwatch 对当地20款糖果产品进行了检测, 结果发现某品牌的巧克力产品中存在“致癌物质”——矿物油。消息在国内迅速造成轩然大波,大量媒体报道称吃巧克力相当于吃油墨,会致癌、影响孩子的健康。这让身在中国的妈妈们忧心忡忡,还能给孩子吃巧克力吗?
 
42.真相 | 牛奶真的会致癌?

  奶类大概是所有天然食品中,负面消息最多的一类了,牛奶成为导致多种癌症的冤大头。但是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喝牛奶真的会致癌吗?我们邀请科信中心专家组范志红老师给大家揭开真相的面纱。
 
43.网曝黑窝点用药水浸泡芋头,二氧化硫超标严重!还能吃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海珠警方破获一起食品生产的违法案例,某农副产品市场内有多家摊档销售的马蹄、芋头经过药水浸泡,均存在腐蚀性、酸雨气体——二氧化硫严重超标的问题,吃了的话可能导致肝肾损害、骨髓萎缩。马蹄芋头中为何要用二氧化硫?这样能放心吃吗?
 

分享到: 0